美丽的小凉山

冰雪莲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小辰小说网 www.xiaochen.org,最快更新冰雪莲子文集最新章节!

    从开始工作就踏上这片土地已经许多年了,而我却始终觉得自己只是这片土地上的一个异乡人,一个找不到家的游子,因为这里始终不是我的故乡。而这片土地却是除老家外我呆得最久的地方,她其实也应该算是我的家乡,至少是我的第二家乡,也许某一天我离开这里后,会说这里曾经是我的第二故乡的,虽然听起来有些别扭,可事实就是事实。

    这是一个以彝、汉、苗等多个民族杂居却以汉族为多彝族为主的彝族自治县,她位于川西南边缍,而当地人荣称之为小凉山。这里应该算得上一个比较贫困落后交通闭塞的地方,甚至许多人听到这个名字,给人的感觉就是野蛮荒芜的感觉。虽然这是一个青山绿水的宁静的世界,但贫穷与落后、甚至愚昧却不可能因此而止步,它们依然在大山深处、在这块宁静的地方游荡。但她的发展却也是显而易见的。

    飞速的发展

    记得许多年前因为负气而踏上了这片土地,虽然我已经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可车到站的时候我还是感觉非常地失望,还是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不相信这个街道狭窄肮脏、房屋陈旧(而且许多是木板房)很少有高楼的地方会是一个县城,我不相信那狭小的坝子、破旧的房屋会是一个县城的车站。然而现实总归是现实,在最后确定已经到达终点站后,我就开始了自己异乡的生活,也开始慢慢目睹着这个偏远小城的变化,甚至还常常与朋友开玩笑说我是看着这个小城长大的,虽然有些过,但我却真的目睹了她的变化。

    那时候白天上完班,常常跑到县城的小山上坐着,看着那条静静有着一座陈旧的铁链桥的穿过小城中心的河,河水应该是清凉,但却让人总想到寂寞这个词,河水本来也应该是清澈的,却漂浮着垃圾;或者看着在风中飞舞的纸屑、白色的塑料袋(那时候用彩色的还比较少)——升起、落下,落下、升起,心竟然感到有种说不出的悲凉,大概落后与贫困就是这样的。而晚上街上行人比较少,昏暗的路灯照出的只是寂寞与贫困的影子。

    随着时光的流逝,政府在县城几个地方安装了三个高高的塔灯,小城的晚上亮堂起来,也热闹起来了,没有出过大山的许多人也知道了什么叫城市,晚上许多人聚在灯下闲聊着,也许没有人想到会有今天的变化,但发展是挡不住的,变化是必然的。几年后的现在,旧城改造,大量的旧房、木板房被整齐暂新的楼房代替,人们终于住上了自己的楼房。街道也变得宽敞干净了,风中不会再有精灵的舞姿,河中不会再有垃圾的影子,也许这才是真正的青山绿水。而亮化工程使几个高大的塔灯只成为历史,成为一份似乎很遥远的记忆,取而代之的是各色可样的路灯彩灯在小城的夜里争相辉映,小城的夜晚终于能象白天一样明亮,小城的夜晚终于有的城市应有的热闹。而绿化工程使小城里饭后只能坐在家看电视的人们饭后有了休息的好场所。几个美丽精巧的公园在小城的各个点建起,绿树、草坪、彩灯、喷泉没有出过大山的人们也知道了精神享受的乐趣。饭后,在公园里坐坐,散散步,与朋友们闲聊,所有的疲倦也就慢慢去了。

    随着发展,小城人的素质也慢慢提高,很少有人再乱扔垃圾,很少有人再破坏公物。对文化的重视也慢慢提高了,小城人不再只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初中就完了,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上高中,上大学,他们也体会到了文化的重要,落后的教育或者不受人尊重的教育也慢慢在改变着地位。大山上的孩子被父母送到小城里接受好的教育,而城里有钱的父母则把孩子送出小城到外面的城市里接受更好的教育、体味竞争的感觉与压力。相信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小城的发展会继续,小城的明天会更美丽。

    独具特色的彝族

    这既然是一个彝族自治县,彝族自然是不能忽视的主角。彝族历史悠久,有自已的语言文字,能说自己的话,但真正能写彝文读彝文的却极少。他们的服装多以黑色为基调,然后在上面绣着各色各式的图案,也算得上琳琅满目,各具特色。他们有自己的节日——火把节与彝族年。他们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到了晚上,人们点上火把,火把从村头照到田野,人们围着能熊熊燃烧的火堆尽情地唱歌跳舞,庆祝着光明,庆祝着美好的生活,火堆映着全是一张张生动的幸福的笑脸。而他们的彝族年就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大约在每年农历十几号,一般要过半个月。每到彝族年,他们便会杀猪宰羊以示生活的喜悦,而对于到他们家的远方的客人他们总要热情要献上他们的泡水酒,此时只有酒能表达他们那种热情好客的心情。

    彝族孩子出生后剪发的时候,头上总要留一小缀头发,而他们的那发是不能随便让人摸的,因为那就是他们的祖宗,也许是他们的信仰吧。彝族人不管男女特能喝酒,而许多彝族女子还要抽烟,彝族男子要穿裙子,戴耳环,那是他们的习惯与文化,因此在这里到处可以见到戴着耳环的男子。而以前他们是以孩子越多越好为主,虽然现在已经有所控制,但在街上你仍然时常可以见到年轻的母亲背着三、四岁的孩子,而后面跟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背着一个一、二岁的孩子。有时就不能不让人疑惑到底是越穷越生还是越生越穷。而他们的家族观念极强,常常以自己的家支强大为荣,而他们的团结意识是极强的,一人有事,整个家支都会出动,当然这有时是好事,有时却不得不说是坏事了。

    彝族的婚姻也是特别的。他们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与别的民族通婚的,如果与异族通婚,不仅面临的是家庭的压力更有来自家支的压力。记得许多年以前这里第一对彝汉恋人通婚的时候,各种困难与阻力使现在已头发花白的老人想起来还有些惊颤。而前几年更有一对十分要好的彝汉(女彝男汉)生生地被拆散了,留给大家的只是遗憾与感叹。而他们的婚姻还以买卖的形式进行着。男方家结婚前得给女方父母钱才能把女子娶走,而这价钱是以文化来论的,文化越高,价钱就越贵,一般给几千元就可以把女子娶走了,前不久单位有个彝族女同事,因为上过大学,而以一万元钱走进了婚姻,而这是这里彝族中价格最高的了,同事的父亲总是以此为荣。也许这算不上落后与愚昧,只是一种习惯一种传统罢了,但我想也许某一天这个习惯会慢慢被摒弃,当然这需要很长的时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住在大山上的彝族也开始走下大山,走进城市,接受着一些先进的东西,丢弃着一些愚昧的习惯,他们慢慢地不再把钱变成金条埋在地下,而是买成房子,买一些现代化的东西,送孩子上学,于是多数彝族孩子也开始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初中、高中,大学,走出大山,过着与父辈们完全不同的生活。

    丰富的各类资源

    这是一个偏远的小城,但各种资源却十分丰富。以前许多人靠砍树木发了财,后来退耕还林、禁止砍树,人们致富的道路又转向别的资源。这里矿产丰富,其中最有名最多是磷矿,许多当地人和外地人到此买一座矿山或者一个矿区,然后挖矿卖矿,生活也过得滋润。这里还有丰富的水力资源,于是顺着河流,一个个大型的电站建了起来,不仅满足了当地的用电量,还源源不断地送到山外,以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而这里的兰草也是相当出名相当多的,老老少少都有不少兰草爱好者,许多人都能说出几种不同的兰草,有的人靠此赚了不少钱,有的人则只把它当做一份爱好,象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养着一份宁静的心情。茶叶也是相当出名的,村里乡下,几乎每家每户都会采茶、炒茶,也算一份不错的收入,其中最出名的是“荞坝贡茶”荞坝是一个山清水秀、云雾缭绕、土壤肥厚、酸碱度适中,还拔在800米以上,完全没有被污染的的绿色乐园,荞坝茶叶耐冲泡、滋味香醇、回味甘甜悠长,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清时期,荞坝茶就作为贡品进贡皇室,1959年又敬献给毛主席。而这也常常成为送亲戚朋友的佳品。

    这是一个远离热闹、交通比较闭塞、发展较迟的地方,旅游业开发就比较迟,或者说一直当地的居民并不知道自己所住的地方也有着宝贵的旅游资源和潜力。现在这里所知的旅游资源有:大风顶自然保护区、明王寺彝族托佛、三国彝汉古战场、茶马古道、彝族民族风情、沙腔河及万担河峡谷风光、乔坝古镇、波罗溶洞暗河、穿牛鼻风光、黄连山人工林等。此外还有很多尚呆开发的旅游景点。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品位不同的旅游资源。而这旅游区中最有名或者重要的大概要算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和黄连山人工林了。

    大风顶位于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东西宽15。3公里,南北长37。0公里,总面积30164公顷,以保护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由于它处于彝族聚居中心地带,还具具有浓厚的彝族风情。每到杜鹃花开的时候,总有许多人带着食物、雨衣与朋友们成群结队地去大风顶看杜鹃花。我没有到过大风顶,却能想象那一片片各色的杜鹃花在风中等待是何等地壮观、何等的悲凉。虽然我没见过杜鹃鸟,也没听过杜鹃鸟啼声,却能想象那一片片红似火的杜鹃花是何等的美丽、何等的感人,虽然杜鹃啼血只是一个凄凉的传说,但看到杜鹃花却不得不感动。虽然我没去过,却曾经见过关于大风顶的图片,那一片无限的绿得让人心颤的草原、森林却让人不得不心动;那绕着大风顶的白得让人心动却又最终心静的雪让人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语言有时面对自然的美也是苍白的。有学生曾告诉我说在大风顶最让人喜欢的是熊猫,而最让人讨厌的是猴子,因为猴子要偷庄稼、抢当地人的东西。我笑笑,却想起了孙悟空,那也是一个极其难以被拘束的主儿,也许这就是它们的天性,而它们也许只是饿极了才偷和抢吧。如果有机会我会亲自去大风顶看看,只为那一片草原、那满目遍野的杜鹃花。

    这里虽然不是我的魂牵梦萦的老家,这里虽然不是我的出生地,但我却应该爱她关心她,因为她也是我漂泊脚步停留的港口。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流逝,相信这片土地会慢慢被山外的人真正了解接受,到了那一天,相信山外的人听到这个地方的名字不会再想到野蛮、荒凉,而山外的人看到山里的人不会再仔细地探个究竟。相信美丽的小凉山的明天不会再与贫困联系在一起,而会更加美丽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