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

冰雪莲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小辰小说网 www.xiaochen.org,最快更新冰雪莲子文集最新章节!

    也许是人的年龄越大就越怀旧吧,随着岁月的流逝,当青春的痕迹已悄然经爬上了额头,当岁月的影子已经写在了眉间,人却越来越怀念起童年的时光。那如山泉般清澈纯洁的童年总在梦中出现,那一件件童年的趣事总在眼前晃过,于是时常想起那段快乐的日子,怀念那些儿时的伙伴。

    (一)冬种、春播、夏收和秋收

    农村的农忙时节学校总要放假,让孩子们回家帮着家长干活,其实孩子们回家也干不了什么活,主要是因为老师们都是民办老师,都有一份自己的土地要种,活忙了,他们也得回家干活。

    初冬的时候也就冬种(学生大约放假一周)的时节,就是种小麦,玉米,豆类等等。那时候田里地里上一季的庄稼已经收了,田地已经空了出来,各家就开始忙着种小麦等东西了。很大的一块地早就用牛犁了或者人工用锄头挖松了,先得用一根细绳从地的这头拉到那头,然后顺着绳挖小坑。坑要挖得均匀,不大不小不深小浅,且要保证一直不弯,然后再在坑里撒上麦种或者玉米种或者豆类,各类所要求的粒数是不一样的,一般小麦要十五要二十粒左右,刚开始时要慢慢数,丢久了,也就习惯了,抓来就丢坑里也错不了,然后撒上肥,再浇水与粪,最后再用土盖上坑整个过程才算完成。那时候我比较喜欢挖坑,挖久了也就挖得挺好,村里人总会对母亲说你家的小四真不错,母亲总是笑笑说:“没办法呀,她父亲不在家,只能让她们兄妹辛苦点了”但话语中全是高兴,我也就干得更带劲了,甚至有时看浇水太慢,还会自己去找小桶帮着挑水(现在我总开玩笑对母亲说个子不高一定是因为当初帮着挑水压的)。其实挖坑撒籽都要有耐性,那时虽然不能象村里别的同龄人一样玩耍,却还是很高兴。

    春后天气还比较冷的时候就时插秧——春播的时间(一般不放假,放假也就两三天)。脱了鞋,把裤腿挽得老高下水田去,把一棵棵很小的秧苗插在已经划好的小长方形上,初下田时很冷,但久了就没再感觉冷了,可绝对是腰酸背痛手臂软。秧苗要插得整整齐齐,不深不浅,深了不会活,浅了一下雨就会浮在水面,太阳一晒就死了。等秧苗长到一定的高度再拔出来插在整块的田里,大约要一个月时间吧。那时候老师常常要叫孩子们去帮忙,而孩子们一旦被老师叫去帮忙心里便会异常地兴奋,没叫上的总想是不是老师觉得自己不好了,便会一直不高兴。由于父亲长年在外,家里没有劳力,一般情况下老师是不叫我们兄妹去帮忙的,那时心里便特委屈,觉得老师偏心,其实现在才明白老师也是一片好心。孩子们去老师的田里,大家嘻嘻哈哈地说着做着,也很快就完了。到了快完的时候,有的孩子会使点坏,摘去几根秧苗的根,然后插上,当然如果遇上不喜欢某个老师,可能损失就到惨重点,不过也就十来根,毕竟小孩子是容易满足的。

    到了夏天天气最热的时候也就开始收割麦子了。孩子们便会被放回家半个月左右帮着父母收割。父母一般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然后叫我与妹睡到七点就起床煮早饭,饭后我们也得下地干活。先把麦子割了,然后再分成小堆用稻草捆上,这捆也得讲技术,不然还没搬回家就散架了,那肯定得被母亲批评一通的。然后再担回家放在一间空屋,当然那是父母的事,如果遇上天气好,就得马上晒了,然后赶着在长木凳上打出来,到最后清理干净入粮仓一般已经是深夜了。这个时节孩子是必须去帮老师忙的,不过一般是四年级以前的,孩子们除了给自己的老师收割处还得给低年级的老师收割。孩子们总是好表现自己的,且人多也就半天功夫就会把老师的地解决完了。不过如果遇上某个老师连开水也不舍给孩子们喝,而让其去喝河水时,他自然得受得损失。当然孩子不会做太过份的事,只是为了一小点满足而已。等这个农忙季节一过,孩子们回到学校,一个个晒得黑黑的。

    初秋的时候也是收割水稻的时候,不过一般这个时候不用放假,因为一般是在暑期结束前,当然老师们也不用叫学生去帮忙,这基本上属于大人们的活。大家便亲朋好友或者三家五家轮流着帮着收。应该说孩子们最喜欢的是这个忙季,因为他们根本帮不上什么忙,最多帮着割水稻,或者递稻把,或者在家帮着晒稻谷,或者帮着母亲或祖母煮饭,但多数情况下是在田间奔跑抓油蚱蜢。油蚱蜢的种类很多,比如千担公,风boji(字不知怎么写,农村就那样叫的)红嘴巴等等,当然它们的书名我都不知应该叫什么,只是农村的孩子都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孩子们从这块田跑到那块田,从这家跑到那家,只要哪里油蚱蜢多孩子少就往哪里跑。孩子们捉住后用细长的小草把它们串成一串串的,然后拿回家洗净,拔了翅膀和腿,往厨房里一放,母亲或祖母再用油一炸,加上佐料,真的是下酒的好东西,味很香。晚上在父母吃完饭做完家务前孩子们总会把自己家的谷子收拢然后用油纸搭上,各自守在各自的谷堆边(因为村里有一块大的公用坝,大家都把谷物晒那里,一天是晒不干的,不可能搬回家晚上得守着。孩子们守着各自的谷堆讲着故事,也的确是件快乐的事。那时最喜欢的是我们兄妹坐成一圈看着天空那轮淡淡的月亮听在镇上念中学的姐姐唱那首什么月亮在白莲花什么的歌。至到现在还时常想起那首歌的旋律,只是不知到底是怎样的词。听着姐姐唱着,讲着故事,看着夜空那月亮,等父母叫我们回家时,我们总是睡着了。再回到老家时,那坝已经被开垦成地,只是那时的景却总会时常出现。

    (二)木书包与铁环

    那时的钱是以分甚至厘来算的,每分每厘都得用在刀刃上,一分钱可以买十块水果糖,当然现在的孩子不吃那东西了。因此父母不可能有多的钱为孩子们缝制书包,可孩子们要上学要有东西装书本。山里农村树木多,不缺木头,于是父亲就用木头订制一个小木箱,上面再加个盖,再用很结实的绳子当带,一个书包就做成了。本来是舍不得花钱买布缝书包,父亲却讲用这木书包的许多好处,还美名其曰防雨,不过大家都背着,也就不太在意了。

    学校离家比较远,走山路危险,走大路路程更长,孩子们不太喜欢上学,尤其是冬天,天冷,又没有多的衣服穿,就更不想起床上学了。父亲就用废了的铁做成一个铁环,再用细的铁丝做成小钩,上面用大约不足一米的小木棒接上,让孩子们滚着铁环去上学。于是每天早晨的大路上总是有许多背着发出声音的木书包,滚着发出清脆的响声的铁环的孩子们,形成那时上学路上一道独道的风景。本来很远的路,由于滚着铁环不一会儿就到了,人也感觉很暖和,放学后再滚着铁环回家也真是件乐事。当然一般女孩子不滚那东西,但她们一般是跟在男孩子们的后面嘻笑着,或者几个一起叽叽喳喳地说着笑着也很快到了学校。

    (三)逮树子猫

    那时对于农村孩子最好玩的可能就是逮树子猫,其实就是捉迷藏,不过那是在树上玩的,且要闭上眼睛。当然一般冬天是不去玩这游戏的,因为光秃秃的树枝给人不安全的感觉,大家就盼着夏天的到来,暑假的来临。那时夏日的午后,孩子们(不管男孩子还是女孩子)便互相叫着去山坡上的树林里,再去事先看好的树下,那树要大要不高且枝要多要结实要有韧性(多以桐子树为最佳)。

    上树前大家都先以划头(就是出手心手背,谁的与大家不同谁就当猫)或者以剪刀石头布确定输赢,然后光着脚丫子爬上树。当猫的孩子在树的最低处坐着闭上眼开始数数(一般以数到50为准),别的孩子就分别找树枝躲起来。数完后,当猫的开始到处逮人,他必须准确确定别人在哪里,抓住后还得从摸衣物面孔来确定是谁,如果猜错了就得继续当猫。有时当逮着某人时,别的孩子会把头伸到被逮着的孩子的脑袋头说话以误导当猫的孩子,如果不能坚持,只以声音判断,自然得再当猫。

    虽然各家都有各自的山坡与树林,但我们却喜欢去村里一孤寡老人的树林的树上玩,因为那里那棵树是最符合要求的。当某一天正玩得高兴时啪的一声,断了一树枝,那声音在夏日的午后听起来尤为响亮。大家吓得大气不敢出,老人跑出屋子对着山坡开始大声吵骂,大家就悄悄地下树各自回家,当然少不了被父母臭骂一顿。可游戏不可能不玩,于是我自告奋勇说到我家的树林玩虽然母亲常常说女孩子天天象个疯丫头不象话,我才不管那么多,玩了再说。好几棵树被大家踩得树枝几乎贴近地面,枝也断了不少,当然人从来没有受伤过,但却挨了父母的不少骂。随着年龄的增长,那游戏也就结束了。

    再回家,那曾经玩过的树还在,只是显得有些寂寞与苍老了。农村条件好了,父母为孩子们买了玩具,孩子们当然不会再去玩那种危险的游戏了,少了孩子们的树当然会显得有些孤独。可我眼前总闪着孩子们在树上的身影,耳边总响着孩子们的笑声,儿时的伙伴都已各奔东西,不知他们能否还记得那有趣的游戏,那故乡的老树?

    (四)裹肉和野地瓜

    由于钱珍贵,孩子们除了逢年过节或者有亲戚到家有零食吃外,平时是很少有的,虽然每家都养了猪,但能吃到肉的时候并不多。可孩子们总有孩子们的办法。于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谁家吃肉就得裹几块肉上学路上与好朋友分享。于是吃肉家的孩子总是在桌上吃着吃着饭就往碗里夹几块肉出去了,把肉悄悄藏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然后再回桌去夹再出去,至少得保证每个好朋友有两块肉,然后把碗一丢,呼叫着好朋友上学去了。到了路上的某个沟里,孩子们就围成一圈,有肉的孩子从口袋里小心地掏出肉,然后很小心地打开纸,孩子们眼睛一亮,一股香气就那么扑鼻而来(现在想起那肉都还觉得香)。大家说着笑着很仔细地品尝着那不多的得来不易的肉,虽然很肥,却真的是吃得津津有味。若干年后的现在伙伴们也许还能记得大家分肉的情景,想起心里一定也会与我一样会心地笑笑。

    没有零食孩子们就自己去山上找。其中最好吃的可能要数野地瓜了(可能是因为与地瓜一样长在土下,只是不是人种的)。夏天一到,也是野地瓜成熟的时候,我与妹喜欢大清早或者午后去山坡的地下找。那东西的滕比较多,到处蔓延着生长,且滕下有许多茎,地瓜就长在滕上的地下面。一般那种叶子不太茂密不太大的结的地瓜比较多且很甜,而那种叶子茂盛且大的一般不结瓜的,即使有也是不成熟或者不能吃或者是苦的,或者是空心的。野地瓜不大,最大的也比大拇指头大不了多少,成熟了的地瓜红红的。我们把找到的野地瓜住事先准备好的口袋里装,确定已经找完了,口袋也基本装满,然后飞奔回家,用水洗净,挑出最大最红的送到祖母的嘴里。那时祖母脸上总是笑开了花,自己看着心里也乐滋滋的。

    童年的趣事还有更多,比如听收音机,看大电视,看露天电影,下雨天接雨水玩等等。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都已成为遥远的梦,好象是很远古以前的事,可想起来却历历在目,好象就发生在昨天。我知道流去的时光不可能再回来,但那份童年淡淡的真真的记忆却会刻在脑海中。比起现在的孩子,他们比我们幸运得多,但他们却永远不会明白我们那份清贫下的快乐,而且至少那时我们并不孤独,因为我们有许多玩伴。如果叫我选择,我还是愿意选择做农村那个疯丫头。

    呵,只想说一句:童年真好!    200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