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的坐着的有时比站着的高大

不衣天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小辰小说网 www.xiaochen.org,最快更新不衣天子文集最新章节!

    人的漫长一生中,总会有些震撼人心、感人心肺、热泪盈眶,深深感动着我们的人和事,经过心灵的反复碰撞和打磨,化为很个人化的思想脉络、精神谱系、思维根系,转化为人生价值的参照系、伦理逻辑的发生器,将深深地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路径的选择、步履的方向、目光的触点。

    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学校到社会,一生中不知道要接受多少官方灌输的英雄事迹、人生楷模、道德榜样,有些深受感动,有些则很隔阂很漠然,绝大多数都随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无影无踪。但是,如果是亲眼目睹、亲身经历,心同此受,内外合拍,能产生巨大的共鸣,感动一生,影响一生。

    我的人生中,有两件事深深地感动着我,成为我人生战场上两面猎猎作响的旌旗。

    一件是,跟我人生职业相关联。

    从填报高考志愿的不慎,及收到师范类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刻起,一种人生绝望的阴影就挥之不去。并不是瞧不起为人师者,那时的想法是,还没有入这个行业就 能看到人生的结局,漫漫人生一眼看穿,中间没有一丁点挑战,没有一点谜局和悬念,没有跌宕起伏、曲折迂回,没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豪气干云,没有金戈铁马、刀光剑影、荡气回肠的热血人生。

    几年来,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逃离教师这个职业。然而,一切努力都是白费,我最终还是被分配到一个山区县的重点中学,做了一名初一年级的数学教师。良禽择木而栖,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攀龙附凤,富贵在望。看到同班同学中,有的分配到广州、深圳、珠海等大都市,笑傲江湖;有的直接转行到政府部门,从政致仕;有的分配到商业与经济系统,从事财富冲浪;有的干脆自破铁饭碗、自断后路,自我创业,独步天下当时,同学们都大声叫嚷:不到最后,不到绝境,都不会做老师。大家都有这样强烈的共识:教师是文人的穷途末路!所谓的当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时社会的共通心理就是这样。人才流通还是一个很陌生的名词。基本上是,一入行就等于定终身。想到一生要在三尺讲台渡过,怎能不叫我痛苦和沮丧?

    就这样带着失败、失意、失落、失望的心情走上讲台。当时教师的社会地位低微、待遇恶劣、经济清贫、生活清苦,清贫到这样的程度:我当时要买一辆一百一十八元的“五羊牌”自行车,还是通过同宿舍一个同事的亲戚关系,在商店里分期十二个月付款,赊回来的。要知道,那时还没有分期付款的买卖。再加上其他一些困难和种种不如意的事,我的心情极度绝望,心境极度灰暗,情绪极度颓废。

    在长长的阴霾的心境里,我不断抱怨命运的不公与无情,执着地追问人生的意义、生活的本义、生命的真谛等重大的人生命题,在忧郁中徘徊、彷徨。白天,看寂寞的阴云一朵飘来,又一朵飘去;夜晚,看远处人间灯火,一盏灯亮起,又一盏灯亮起,等待一盏灯寂灭,又再等待下一盏灯寂灭。年轻人的幻想和激情离我远去,辽远而空旷,怅然又迷茫。我在被精彩世界遗忘的角落里孤寂,我孑然独立地看渐行渐远的世界。

    当时我就是这样的心境。

    有一天下午,课外活动的时间,我组织安排好学生各项活动后,站在旁边,远远地、冷眼旁观着运动场上热闹非凡的场面。周围,青春洋溢的喧哗、欢声笑语的叫喊都无法感染我、憾动我,我如一老僧入定,置身度外,心如止水。突然,我身旁的一声声清脆的、热烈的、投入的、忘情、鼓劲的呼喊声,引起了我的注意。声音是来自我旁边一个轮椅上的女学生,这个女学生是在观看一场并不精彩的篮球赛。

    我仔细观察这个女学生的一举一动。这个女生完全进入了忘我的境界,旁若无人的欢呼高喊,左手不断挥动着,有几次得意忘形,差点从轮椅上摔下来。我还看到这样一些细微的动作:她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在轮椅的扶手上来回快速地爬动。我明白了意思,那是用两只手指代替双脚在运动场上驶骋、冲锋陷阵。因为不能使用双脚。

    单薄瘦小的个体只有小学五年级的女生般大小,坐在轮椅上,显得空荡荡。这一点引起我特别注意。

    我挪动位置,从一个最佳角度观察这个女学生的眼睛和表情。这是一双清澈、自信、乐观、豁达的眼睛,这是一张充满阳光、青春、快乐、纯真的笑脸。这一幕霹雳般击倒了我,击碎了我形成已久的成见,也深深震憾着我。在我的印象中,和一般人的看法中,残缺人往往是乖戾、敏感、易怒、孤僻、自卑、颓废的。

    由于我一直纠缠于失望的心魔,很少留意对周遭环境的关注。初一教室在一楼,初二教室在二楼,模糊中依稀记得这个轮椅女生应该是初二的学生。我急冲冲找到初二的同事,很快问清楚了这个轮椅学生的基本情况。她的班主任说:“同学们只知道她是因患小儿麻痹症不能行走。”班主任压低声音,很神秘的又很悲哀地说:“其实情况很糟糕,很不幸。她还患有一种怪病,全身骨头针刺般的疼痛,全身的肌肉和骨头都在不断萎缩,个子不是在长大,而是在缩小。去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医院问诊过,医生都无法找出病因,是不治之症。医生说,凭收治这种病例的经验,一般不会有超过三年的生命期。”我怔怔地问:“她本人知道吗?”“她知道的。只是她不想让同学、同伴知道。”我不解地问:“既然只有三年的生命,那还上什么学?”班主任很叹惜:“这是一个很坚强、很不错的学生。虽然患了不治之症,每天仍坚持不旷课不迟到地上学。虽然行动不便,还经常争着做班上的一些清洁卫生。她从来不把自己当残缺人,所以别人也没把她当残缺人。”

    她的班主任告诉我,这个学生很坚强、很坚韧,自强不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把痛苦独自吞下,把欢乐送给别人。不卑不亢,不因为残缺而自卑,以平凡普通而不是特殊另类的身份,融入到群体中去,不张扬,不孤僻,不乖戾。什么时候看到她,都是一张充满欢乐、自信、乐观、豁达的笑脸。

    她的班主任还告诉我,有一次从她的周记中看到的一段文字深深震憾着他:不管命运给我什么待遇,只要脑袋不掉,只要心脏还跳,就一定要活出精彩,活出意义。

    何止是他,我也受到深深的震憾和感动。这是怎样的一个生命?我看着我健全的四肢和健康的身体,我感到羞愧,感到无地自容。如果我只有三年的生命,或只有三个月或只有三天的时间,我又会怎么样?

    我重新检视我的一切,几个月来追问的人生命题,突然获得宗教式的顿悟:幸福快乐与命运遭遇无关,人生意义与职业与关。并且参悟到:在瞬间中创造永恒,在有限中创造无限,在平凡中创造神奇,在卑微中创造伟大,在简陋中创造辉煌,在不幸中创造幸福。这是人生的应有之义,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从此我调整了我的人生态度,用感恩的心情对待每一天,我感觉每一天都是上苍的恩赐,宝贵而幸福,在宝贵的生命里,活出精彩,活出意义。我也调整了我的工作态度,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我校的校门座西朝东,我的住处离校门很近,我每天都可以看到那个轮椅学生缓缓驶入校门。从此,我的生活阳光灿烂,我每天都可以看到两个太阳从东边升起,生活的激情和生命的活力在我身上重现。我教初一在一楼,她读初二在二楼;我教初二在二楼,她升上初三在三楼,生活以向上的态势发展。她以明晃晃的光芒,出现在我教育生涯的最初两年。两年后,正如徐志摩描写的,轻轻地来,悄悄地去,不带走一片云彩,她循着她的生命轨迹消失在茫茫的天际。但她的形象永远活在我的记忆中,我所受到的启迪和感悟,在心头盘根错节、枝繁叶茂。

    另一件与第一件事存在一定的联系。

    轮椅女学生的事迹,成了我上班会课经常讲的一个经典的事迹,每每讲给学生听,也每每与同事谈起。有一次与一位新调入的同事谈及此事,她听后唏嘘不己,接着她也向我谈到她家乡一个残缺青年自强不息的事。她所讲的故事,半年后,我在电视上看到了。这是一个专题纪录片,题目叫做躺着的比站着的高。

    躺着的比站着的高记述的是一个很边远、很偏僻、很贫穷、很落后的小山村,一个年纪刚过二十的小伙子,在一次采石爆破过程中不慎炸掉了双腿和右手擘,在医院治了几个月后,高度截肢到大腿根部,总算检回了一条命。但由于本身是赤贫的家庭,再碰上这样的飞来横祸。这个小伙子回到所谓的家后,真正的欲哭无泪,告天无梯,告地无门。

    这是怎样的一家,连家徒四壁都称不上:只剩下一个锅,几付碗筷,几张破棉被,几件农具;一面洞开的壁,三面漏风的墙,两间摇摇欲坠的茅草屋,破烂不堪;一个同样摇摇欲坠的老母亲,病怏怏的;床上躺着一个被厄运击倒、重病缠身的父亲,奄奄一息的;一个五岁的侄女,一个三岁的侄子,嗷嗷待哺的样子;外加一万多元的债务。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一万多元,当时的万元户是富豪的代名词,它的含金量近乎现在的百万元,它对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更何况对于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

    屋漏又遭连日雨,原来这个家庭在三年前遭遇了另一场不幸:小伙子的哥哥得了一场大病,为治病欠了一身债,哥哥最后还是撒手人寰,嫂子不堪苦难抛下襁褓中的婴儿离家出走,至今未归。

    面对这样的人生残局,真是生不如死,面对这样的生活困局,是对人性的重大挑战。

    我从电视画面看到,小伙子躺在自制的、下面装着四个木头轮子的几块烂木板钉成的简易板车上,注意,不是坐,而是躺着。样子很恐怖,因为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与人的形象相距太远:下身高度截肢,剩下的上身就是一载肉团子。小伙子躺在木板车上,剩下半载胳膊的右手当作划船的浆,不停地在山坡上划过,健全的左手迅速攀抓着杂草或荆剌,躺在木板车上在人迹罕到的山坡上,向高处攀登。险情迭出的攀爬,险象环生,惨不忍睹,可能连专业登山运动员也不敢看。当然小伙子不是在表演什么特技,是攀援在荒山野岭的山坡上,种植柑桔等果树。车子爬行过的地方,杂草和荆剌上,留下一片片的血迹,在阳光下如一朵朵玫瑰,鲜红夺目。镜头拉近,小伙子的脸上、手上、胳膊上、脖子上,划出无数条血迹斑斑的伤口。

    小伙子是这样挖树坑的:左手抓住铁锹柄的下端,右腋下夹住木柄上端,锹与人连成一体,用全身的力量向坚硬的山坡撞去,坡地上只铲出一个浅浅的锹印,而右腋下已是血肉模糊一片,血与汗渗湿了半边衣衫。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各种农活都干过,很清楚在灌木丛生、坚硬如铁的山坡上开垦的难度,其劳动强度之大出乎很多人的想象。很难想象这个高度残缺的小伙子,要付出多大的艰辛和多少血汗,才可挖出一个一米见方的树坑。

    这个小伙子就这样用超人的意志和超强的毅力,在荒荡荡的几个山坡上,种上了几千棵果树,用了五、六年的时间还清了债务,还第一个成为村里的万元户。当记者把采访的话筒递给他,要他对电视机前的观众讲几句话时,这个木讷寡言的小伙子嗫嚅着几个“哦哦哦”的单音外,五、六分钟说不出一句话,最后也没有说出一句。我想,小伙子要说的活,早已对着沉默的大山、辽远的天空喊了千万遍,早已把要说的话,化为了满山碧绿、硕果累累。

    男儿有泪不轻弹,我至始至终都是泪流满面看完这个专题纪录片的。我想不到人的生命有如此巨大的潜能。这个自强不息的残缺人,勇于挑战生存极限的毅力和魄力,核子冲击波般击倒了我。是这一个残缺人,创造了人类生存极限的另类可能,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令我们四肢健全者汗颜,躺着的比站着的高大。

    我久久地叩问自己:对比这个残缺人,我生活中所谓的困难、苦难、不幸、愁苦等等的一切,算得了什么。我难道还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还有跨不过的坎,爬不过的坡,走不畅的路?

    我知道我今后的路如何走,怎样走!应该感激命运,我还有健全的四肢,有一个能正常使用的脑袋;应该感激上苍,一年有四季,每天有阳光,每餐有温饱。带着感恩的心情活,每天活得很幸福,很充实,很快乐。

    这两个事迹深深地影响着我。有一点我也感到奇怪,以前一直找机会转行或调走,但从教二十年来,我有三次从政或转行,六次调往广州、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机会,我都放弃了。这个山区县的教育更需要我,我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深情地守望着这三尺讲台。由于我全身心的投入和深情的执着,我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从这两个事迹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我也用这两个感人的事迹教育我的学生。每届学生,我都要给他们隆重上这样一堂主题班会课:躺着的、坐着的,有时比站着的高大。这成了我德育教育系列中经典的课例。

    我是这样上的主题班会:同学们,今天,我提一个问题给大家思考:一个人躺着或坐着,跟站着相比,哪一种情况高?当然是指海拔高度。停顿五分钟,我一言不发,让学生讨论。这是第一个悬念。接着我说: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双手,看五分钟,大家讨论一下手有什么用处?停顿五分钟,我一言不发。接着我又说:同学们抬起自己的双脚,又看五分钟,大家讨论一下脚有什么用处?停顿五分钟,我一言不发。这是第二个悬念。接着我又说:假若你只有三年的生命,你怎样安排生活,怎样度过生命中的最后三年?这是第三个悬念。

    抛出三个悬念后,我才在黑板上板书:“躺着的、坐着的,有时比站着的高大”这时,我才娓娓道来,讲述轮椅上的女学生、木板车上的小伙子的故事。听者无不动容。事后语文老师问我:你是怎样上的班会课,这个星期的周记,很多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听了班主任的班会课后,不好意思在大庭广众之下流眼泪,但在心底下早已泪流成河。

    我发现,是人,都有上进心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熊熊燃烧的烈火,每个人心中都隐藏着一座巨大的宝藏等待开发。所以,我形成了我的教育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很喜欢用类似躺着的、坐着的,有时比站着的高大的故事激励学生,鼓励学生自强不息,勇于向困难挑战,勇于向命运抗争。

    我发现这种激励教育的效果不错,不少学生考上大学或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每次探访我时都特别强调一点,是我用躺着的、坐着的,有时比站着的高大,不断激励他们,才没有在厄运、困难、挫折中自抛自弃,或各种灯红酒绿的诱惑下沉沦、堕落。

    例如,一姓蓝的男同学,由于三兄妹都上学,这个来自农村的学生,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几次找我谈想退学,我说你是来自农村的,知道农民生活的艰难,你想木板车上的小伙子,你的这点困难算什么。姓蓝的学生在我和全班同学的帮助下,及他本人的努力下,坚持念完了三年高中,顺利考上了师范大学,四年前大学毕业后,也走上了教坛。一姓柯的两姐妹,人生很不幸,父亲做生意欠下巨大的债务远逃他乡,十年不知死活。母亲下岗,无固定工作,靠打零工每月挣一、二百元钱。住房抵债了,无固定住所,漂泊流离。这两姐妹十年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身上的衣服都是检别人的旧衣服穿的。这两姐妹前后上高三都是我教的,我用上述激励的方法,使这对智力平平的姐妹都考上了重点大学,创造了别人看来是教育的奇迹。

    有时,是我的学生自强不息、搏击人生的事迹,感动着我,教育了我。可能是我校办学规模较大、学生人数众多的缘故,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几乎每隔二、三年,都要出现一、二个明知患了不治之症,被医生判了死刑的学生,坚持学生到生命最后一刻,年青的生命谢幕在学习的岗位上。这一点,一般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去年,我担任级长的高一年级,有一名学生在初三时已查出是癌症晚期,癌细胞已扩散到全身,时日无多,在这种情况下,这名学生仍顶着巨大的疼痛,发奋学习,以理想的升学成绩,考上我校这所省一级重点中学。并坚持学习到生命最后一刻,在升上高一的三个月后就永远离开了世界。

    这是一些平凡、普通,甚至是脆弱的生命,也是一些坚强、伟大的生命,这些生命顽强地与命运、与苦难作不懈的抗争,不是为了表演、作秀,而是为了对得起人的生命的这个称号,为自己活得精彩,活出意义,为了瞬间的辉煌。

    至此,我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现在传媒有一种不良的导向,把郭敬明之类推崇为青少年的青春偶像,是一种很不负责的行为。你郭敬明是千千万万青少年中最幸运的一个,家境优越,物质优渥,生活无虞,衣食无忧,少年成名,功成名就,有名,有利,有地位,是一个有百万身家的大学生,何来的愁苦与忧郁?当然,你有忧郁的权力,但为赋新词强说愁,对比众多在苦难中挣扎的同龄人来说,所谓的愁苦就显得矫情和做秀,甚至是对众多苦难学生的不公和蔑视。

    我也看到众多四肢健全的现代人,滑向物欲的另一条人生归途:荒废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恩,短暂的人生耗尽在利益的投机和换算上。物欲,这个生命的身外之物,成了现代人的盛宴,多少人沉迷于此、撕杀于此、计算于此,得意于此,也失意于此,最后消失于此。

    这些年来,我从普罗大众身上,看到了更多的人性温馨、人性的光辉,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性的感怀、对生活的感恩,我获得一种近乎于宗教式的虔诚和圣洁。我要对忘记了生命本义的人,浅唱低吟:    你站在光芒四射的地方

    内心常常充满阴暗和忧伤

    我生长在黑暗潮湿的地方

    内心永远光明爽朗

    200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