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旁边草萋萋

百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小辰小说网 www.xiaochen.org,最快更新百成文集最新章节!

    在堡子村口,有一口水井,井口不大,容一只水桶打水不觉宽余;水井没有凸出的井沿,四周一米见方处用青石铺成。从井口看五六米以下的水面,像一只明晃晃的大镜子在摇曳,青石砌的井壁幽暗溜滑,隐约可见附在壁上的绿绒似的苔藓。这口不大的水井,不知它在村边静默了多少岁月;在太爷爷的童年记忆中,它就像一位温情的母亲哺育着大半个堡子村的生灵。年年岁岁,堡子村在沧桑中巨变,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后,村口的古井像被儿女遗弃的老人,再也得不到人们的眷顾。每天清晨人们担水打水时井杆、水桶、井壁相撞时的叮叮当当和扁担的吱呀吱呀声音,永远尘封在人们的记忆中。古井在人们的冷落中孤独地守望着村子,甜美的井水慢慢干涸,井边只有野草萋萋。井旁的那条大路上,每天出村进村的人接连不断,可谁知道古井的悲伤?有谁知道几十年前葬入井下的那个姑娘,她的阴魂是否还在夜里哭泣?

    堡子村年岁大的人们,一定没有忘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那个跳入古井葬送了年轻生命的凡英姑娘。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那个年代,坐落在西北偏远地区的堡子村,堪称穷乡僻壤之地。村里人世代以农为生,有衣穿,有饭吃,日子太平,是他们的最高追求;他们淳朴善良,恪守祖上传统思想,却愚昧无知。在这样的村落,上学读书的孩子不多;即使有孩子上学,数里外的镇子上才有学校;每到雨天,道路泥泞不堪,河水暴涨,小桥被冲垮,孩子们只能待在家里盼天晴。

    凡英可比别的的孩子幸福,她是村里唯一上学的女孩;虽然她生在堡子村长在堡子村,但她一直跟随父亲在镇子读书。她父亲是镇子上的营业员,速成班小学毕业文化程度,在村里算是有头脸的人物。他上班早去晚归,凡英像小尾巴似的跟在身后,每逢大雨天,他们父女便住在供销社单身宿舍。寒来暑往,小凡英慢慢长大,一晃初中毕业了。

    凡英没有读高中,上高中要去很远的县城不说,家里条件也不容许。她一时没合适的事情去做,尽管她想出去找份工作,可一时没有没机会。她回到了村子,帮母亲下田劳动,有她的帮忙,家里摘掉了超资户的帽子,年终能多分点粮食。在文盲遍地的堡子村,初中毕业生很金贵,尤其是女孩子。大队支书见她有文化,下地劳动屈,就让她帮助生产队记工分。

    有文化又可人的凡英,让村里的姑娘们羡慕而嫉妒。在村里的丫头堆,她就像夜空中繁星簇拥下的明月,皎洁温柔而耀眼。在凭布票买布穿衣的年月,姑娘们想穿件好看衣服只是奢望,凡英却能穿得漂亮。素净碎花的对襟花褂,毛蓝色的咔叽裤子,脚上再配一双枣红色条绒面白色塑料底鞋,加上垂至屁股下的那对大辫子,走路的时候左右轻微摆动,这些更使凡英楚楚动人。最让村里姑娘们眼热的,是凡英搽了雪花膏的脸蛋,白粉粉、红扑扑的,衬托得那双本来清纯的眼睛如一泓秋水。

    她和村里的那些玩伴不同,她知道的事情比她们多;她有自己美好的梦想,她不想像母亲辈那样的女人苦死苦活地生活。

    当上生产队记工员的凡英,不满足于此,她一直在瞅机会想跳出农门,但她毕竟身处小乡村,消息闭塞;父亲只是个普通的营业员,没什么关系背景,所以招民办教师、赤脚医生的机会都与她失之交臂。转眼三年多时间过去了,虽然凡英才20出头,但村里和她年龄大小的女子陆续出嫁,时有媒人上门来提亲,都被她一一拒绝。人们知道她心气高,眼光高,说媒的人也就渐渐稀少。眼看着同伴们出嫁光,年龄并不大的凡英却成了剩余的“老女子”成了村里人的闲话,成了父母的心病。

    前途渺茫,压力重重,使凡英心焦;但她还是要坚持想再等一等,坚持再坚持,然后让命运定夺结果。

    堡子村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在人们的盼望中,暖风吹走了春寒料峭的二月,给堡子村边的树木抹上了一片绿色,村口古井旁的小草茂密葱绿,生机一片。阳光下的田野上,生产队正在春耕,一群社员聚集在一起上工热热闹闹。几对耕牛在男人们的吆喝下,慢慢腾腾地拉着耕犁往前走着,土地随着犁的划动翻出带墒的沟垄;泼辣女人大着嗓门和男人们嘻嘻哈哈地开着黄段子玩笑,一只臂弯挎着盛满种子的小竹篮,一手往耕好的沟垄里撒种,偶尔用脚尖刨刨垄边的石头儿;老弱年少的劳动力用小镐头敲击地里的小土块,太多的人挤在一起劳作虽然欢闹,但镐头把儿相撞,至及好耍猾的人站在一旁拄着镐头把儿歇气;吃大锅饭,就是这样,累着实诚的,便宜了滑头。

    凡英蹲在田埂上,登记上地的人员,然后按照分工和所出力气的大小给上地社员记工分。

    去公社开会的支书回来了。他走到凡英跟前,询问社员上工的情况,然后面带微笑地对凡英小声嘀咕着什么。只见凡英满脸惊喜:“这是真的吗?不知人家会不会要我?叔,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你可得帮我啊!我就指望你了!”

    “没问题!这次专门给我们生产队给了一个名额,这几年你给队里出了不少力,怎么说这个指标也得给你不是?”

    凡英的心情顿时好轻松,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开心。抬头看看,天空好高好蓝,几朵白云处,小鸟在自由自在地飞翔。明媚的阳光照耀下的田野,一派生机勃勃的象。若不是工地上有人,她会放歌一曲,她会在田野上蹦跳。她心里乐着,笑意荡在俊美的脸上,像绽开的花朵。她怎么不乐呢?矿上要招工人了,虽然是零时工,但能当零时工也好呀,起码可以让她走出堡子村,她的命运将会随之而改变。

    凡英终于如愿以偿。填表办完手续,预示着新的生活要开始,她的梦想,将从当零时工的这一刻放飞。

    去矿山的那天,父母送她到公路边,父亲叮嘱:“一定要老老实实工作,给领导留个好影响,争取以后转正的机会。”

    “放心,爸!我会努力干的!”

    母亲更是放心不下女儿,嘴里不停地吩咐:“咱乡庄长大的孩子,出门在外难免会受委屈,女子娃娃,要学尊贵,不能像水上漂的浮萍,做事不能往自己的下巴下面支转头啊!那样人家看不起,也会给自己惹事。人可是丢不起的!”

    凡英一个劲点头:“妈,我知道怎么做!我知道!”

    厂矿建设,唤醒了沉睡数百年的大山;机器声、汽笛声在山沟回荡,山野不再宁静。在崇山峻岭之中,通向山外的公路像从天空落下的一条长带子,迂回环绕。这条路,连同了外面的世界,给山沟不断带来新的的信息、新的思想、还有文明。

    凡英自从来到矿上,虽然一天8小时工作不能松懈,但她知足而幸福。每月十几元工资,可以看电影,可以在澡堂洗澡,还有那么多说普通话的男男女女,和他们在一起可长见识这些都是她梦寐以求的生活。

    转眼一年多时间过去了,矿上改制裁员,要裁减掉一批农村户口的零时工。凡英万万没想到,工作表现出色的自己,同样逃不过被删减到黑名单。怎么办?凡英思索着:要不要给厂长求情,把她留下来,厂长会答应吗?要么找个和厂长关系对劲的人,帮她说说情也好,可找谁合适呢?她心里没太大的把握,她又急又伤心,委屈而无助。她一遍遍告诉自己,一定要想办法,不能再回到堡子村生活,回去会被人笑话不说,自己的美好愿望将会破灭。此时的凡英,像独自一人在黑夜中行走,极力渴望看见眼前出现一丝亮光

    也许她的诚意感动了上帝,裁员名单的公示上,没有看见凡英的名字。悬在她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命运的转机,给凡英带来新的希望。

    正当凡英憧憬着美好未来的时候,晴朗的天空出现了阴霾,她忽然病了,病得不轻。几天时间,她像换了个人似的,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忽闪水灵的眼睛目光黯淡,言语越来越少,有意无意地跟同事在拉开距离。

    看她精神异常,人们不知晓她患的什么病。平时灵活利索的凡英,变得迟钝木讷,工作连续出现差错,化验室的工作她是不能再继续下去。

    单位派人送她回家,交代给父母,让她在家暂时修养。

    凡英的举动越来越怪异,常常在下雨时静静地站在雨中,任雨水淋透自己;火红的太阳下,她会站着一动不动,白皙的脸被晒得黝黑。有时候,她蒙着被子大睡一天,有时候会一个人出去乱走,甚至在夜间一个人出门转悠。她的神经真的是失常了。她拒绝看病,拒绝吃药,面对她,大人无可奈何,只有叹息、心疼。最让大人心揪心的,是她常常自残。她用牙齿使劲咬自己的胳膊,白呼呼的手臂上布满牙印,青一块紫一块,严重部位发炎感染。旁人劝阻不了她,她说那样心里才舒服。夜间,趁看护的家人熟睡的时候,她一个人会偷偷溜出家门,在黑咕隆咚的村子里乱走一圈。她说,外面很美,人很多,有唱歌的跳舞的,很热闹。多少次出走,四邻八舍的人们帮忙去寻找,谁不为这个曾经风风光光的姑娘而叹息?尤其是那次吃了过量的安眠药后,她在死亡线上徘徊,母亲和兄弟姊妹的哀嚎声,父亲绝望的叹息声,把她即将离去的灵魂唤了回来。

    病情已经不可救药。唯一保护她的办法,是一家人轮流看守她,家里人快被她拖垮了,有时候邻居来帮忙看守。但她是个活物,是个会活动的精神病人,意外常常在预料之中。

    初秋的一个夜晚,让人感觉有几分寒意。那晚凡英没有闹腾,早早就安静地睡着,五个弟妹也都在难得的安宁中睡去。看着孩子们都熟睡,过度疲劳的母亲不知不觉和衣服一起躺下。母亲在迷糊中,听见小儿子喊着要撒尿,她连忙睁开眼睛爬起床,开灯一看,惊呆了!凡英哪去了?母亲顾不得小儿子,急忙喊醒三个大点的孩子,他们夺门而出。

    他们个个忐忑不安,打着手电筒,在漆黑的夜里高一脚低一脚地走着,一声声呼唤着凡英的名字。急促的叫声惊醒了村里熟睡的人们,热心肠的人爬出温热的被窝,都来帮着找凡英。噪杂的人声使寂静的夜喧闹起来。一阵风吹过,让人不住打颤,接着劈里啪啦下起雨来。人们冒着大雨翻遍村子的每个角落,嗓子快喊哑了,可回响在耳边的只有阵阵的风雨声。雨大起来,淋得人睁不开眼睛,走路直打趔趄。这样的夜晚,凡英去哪了呢?她会不会有不测?凡英的母亲身子要酥了,像从云里雾里的高空跌落下来,不详的预感掠过心头,泪珠一双双滚下脸颊;她要崩溃了,慌乱中不知所措。

    “这孩子能去哪呢?”有人轻轻叹息。

    “婶,心放宽点,凡英没事的!她可能在哪里避雨,只是不想答应我们。”

    人们宽慰着她。有人建议,去镇上通知在单位值班的父亲。

    雨下了一夜,天亮时才停。赶早的人,天麻麻亮去村口古井挑水;长长的带钩的井杆把水桶轻轻送下井底,奇怪的是杆头怎么也插入不到水中,斜甩桶子,口儿不能朝下,感觉井里有什么东西堵着。怎么回事?从来没有这中现象,是不是谁使坏把大石头抛在里面了?阴暗的光线中,看不清楚本来在白天也昏暗的井底。

    来挑水的人越聚越多,几个男人想办法用井杆捣鼓井底的堵塞物,妇人们攒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晚上找凡英的事,但谁也没有料到,凡英就在古井冰冷的水下,这个有文化的乖巧的姑娘,已经成立一具僵尸。

    凡英被打捞上来,尸体被水浸得肿胀,浮肿的发白的脸让人害怕。人们惊愕,叹息:多好的一个孩子,好不容易当上工人,却得病寻短见,唉

    父母亲悲痛欲绝,弟妹们哭成了泪人,村里在场的人也都掩面流涕。

    那个俊俏的、有文化、有梦想的凡英去了,她把自己年轻的生命葬入井底,给人们留下无尽的遗憾。她是患精神病才走了这样一条不归路。她本是个很健康的姑娘,怎么一下子会成神经病?堡子村的人们,提到凡英,总会这样想。

    凡英的不幸,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在人们心中淡化,但令人乍舌的是,隐约听有人说,她之所以得病,只所以寻短见,是她怀了身孕;为了不败坏自己的名声,不给父母丢脸,不有辱门风,不让人闲言碎语,她走上了绝路。她用自己的死来为自己失去贞节而赎罪。在那个年代,姑娘家把贞操看成了自己的性命;女孩子怀孕,就是天方夜谭中也难找到的事情。

    近40年过去了,曾经发生的一切风烟俱尽。数十年来,堡子村人的年轻人成了老人,小孩子变成大人,改革开放后的堡子村,有文化的年轻人一拨一拨在成长。村子在时代的变迁中面貌焕然一新。那个哺育了堡子村几代人的古井,永远闲置在村口的大路旁,默默注视着过往的村里人。如果古井有人的灵性,它会不会为凡英惋惜?它会不会思想:凡英啊,生在那个年代,是你命不好!如果是现在的青年人,谁会走你的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