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泪之说

播情浪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小辰小说网 www.xiaochen.org,最快更新播情浪子文集最新章节!

    还泪之说出自红楼梦第一回书,堪称奇思妙笔,亦是千古以来闺阁中之奇闻。现引原文如下: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行,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离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到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这一段谈情的真谛妙语偏偏出自一僧一道的对话,这似乎有所隐喻。而且,自古僧道不同流,文中却常常僧道同时出现,这似乎也有追溯情由的必要。道家和佛家都讲出世,但佛家又讲渡世,这和道家只追求个人的解脱和快活又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此二家之精神都视人间的男女之情为智慧之障碍和大苦恼之根源,若能断此根,破此碍,遂得大解脱,大自在。雪芹著此大旨谈情的红楼梦,其欲为闺阁昭传,但其主旨还是谈情,而他的情色观和现实的人生始终是矛盾的。表面上看,作者最后好象是跳出了“情坑”解决了这个千古的谜题和大矛盾,但实际上,这一矛盾始终存在。作者一方面为情所困,希望脱离俗世的“人情”之欲的苦恼,但另一方面,他又视此欲为人生之根本。这是红楼梦中宝玉的大苦恼所在,也是作者的苦恼和矛盾所在。鲁迅说宝玉的出家当了和尚属小气之列,僧人只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也许此语不无道理,但在“情欲”面前,谁又敢说自己是英雄呢?

    人有七情六欲,故有喜怒哀乐,而人之情和欲又以男女之情和男女之欲最为强烈。西方的哲人弗洛伊德更是把它看成了人生的本质和一切行为举动的最终目标,并用它来解释人的一切行为。人有情和欲,而表现出来的最有感染力的方式莫过于眼泪了。人在情和欲得到大满足的时候,欢喜落泪,也在情和欲遭到大失落的时候哭泣。人会流泪,所以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飞鸟走兽也有情和欲,但那是原始而低级的,它们不会因情和欲的满足或失落而流泪。泪水是人独有的情和欲的最直接的表达方式。红楼梦中黛玉的还泪之说可谓是男女之情和男女之大欲的注解和流露。当然,黛玉的“眼泪泡饭”和她自身的遭遇及造就的诗人气质有很大关系。黛玉首先是位天生成的天才式的诗人,这样的人在真情真美面前,其感触和烦恼是远远超越常人的,甚至于超出了常人的理解和思维范畴。

    红楼梦中有一段谈情色观的偈语:“因空见色,见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这简直就是佛家偈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的注解。这说明作者有很强的佛家的色空观念,也可理解为其成书的心理历程。有趣的是书中的空空道人原来并不空,而且读了红楼梦后不信道君改信佛祖,把自己的名字改做了情僧,红楼梦也被他改做情僧录,并“抄录回来,问世流传”这位读了红楼梦后而易名情僧的空空道人是谁?是否和红楼梦的作者有关?这是个千古的谜;但也从某种角度说出了作者关于此书的另一态度,此书不仅为闺阁昭传,在作者心目里亦是一本参情悟情的书。

    再说还泪之奇谈。文中黛玉是生长在西方灵河岸三生石上的绛珠草幻化的绛珠仙子投胎。有学者称这西方的灵河就是今日印度的尼罗河。确实,尼罗河在印度有圣灵之河的称誉。中国的佛教在汉朝时自印度传入,在后世的佛教经典中,西方的灵河是指成佛后的极乐世界的所在。可既是灵河,奈何养不活一棵草?偏要神瑛侍者的甘露方能活其性命。而且此神瑛侍者为何不取水灌溉之而偏又以自己的甘露来灌溉?神瑛侍者的甘露又是何物?这些问题难免无稽且过痴,但就在前不久,我偶尔听得我的一个朋友把他自己的尿称为“甘露”这虽是搞笑,但若按此解,这三个问题都迎刃而解。倘若雪芹原意真如此,神瑛侍者的仙童子尿岂是寻常物。后来绛珠仙子说她并无此物,只把一生的眼泪偿还他。这又让我想起当地的一句俗话把流泪叫做淌猫尿。这点歪论仰或是巧合吧,但雪芹的“闷葫芦”的确是难破。后文又说此绛珠草受雨露滋润,逐幻化成女体,她食的是蜜青果,渴则以愁海水为汤。那我要问,此女食的是蜜青(密情)果,渴而饮的是愁海水,那她食“情”饮“愁”的滋味和结果是什么?既食“情”饮“愁”而能不整日以泪洗面吗?所谓“情愁”二字宁不让人缠绵心碎,宁不使人成痴,其结果必是“眼空蓄泪泪空垂”“抛珠滚玉只偷潸”“彩线难收面上珠”“泪”是人类之“情欲”的表达,在红楼梦中更是“情”的代词,尤其是宝黛之情,其“情”之泪可谓作者之谓“一把辛酸泪”是也。故还泪之说实是还情之论。

    诗经有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也许是自古之“情”之发端。虽时光流转,世界在变,人们的情爱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但就这一点“情”之初衷和发端,我想是万古不变的。“爱”会退色,但“情”不老!

    可笑的是如今的青年,把“我爱你”三个字说得太滥太不值钱。连小学生都懂得对有点姿色的女生说“i love you ”是如何的拉乌得真,又拉乌得深;甚好玩,甚好笑。

    正所谓“大爱无言”我相信真正的爱情是说不出口的,用心能感觉到。爱情可感可悟却不可言。正如警幻说宝玉是古今第一淫人之言道:“‘意淫’二字,可心领而不可口传,可神会而不可语达”警幻的这几句话可以说是爱情密码的破译。

    若用今人的所谓“爱情”的眼光去看宝黛之恋,恐怕难免误会。想书中宝玉和黛玉的生活的年代及背景根本就没有男女平等可言,既如此,他们的恋情就只是空中楼阁了;试想没有平等的恋情,放在现代是否可以视为如今的真正的爱情?但此问又难免有隔袜骚痒的味道。宝玉虽然非常的懂得尊重女性,但除了他一人之外,其余的人都是封建男权社会的奴隶和拥护者,毕竟他们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红楼梦的作者亦不能脱离现实在空中给我们造一个楼阁。一句话,宝黛之恋有很强的封建观念的烙印,和我们今时今日的爱情追求有很大的差距,起码在宝玉的心里,对黛玉是含有“怜”的意味的。

    诗曰:

    女儿有泪总因情

    还泪奇谈莫当真

    三生石畔旧情种

    惹出一对痴情人

    2009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