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北方老哥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小辰小说网 www.xiaochen.org,最快更新北方老哥文集最新章节!

      两年紧张的大学生活过去了,冯小宁总算松了口气。这两年来除了忙学习之外他还做了一些勤工俭学的工作,放假也没舍得回家,他的家在农村,那里的生活刚能达到温饱,供个大学生已经是相当困难了。冯小宁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星期天同学们都去逛街,游玩,他揽了两份家教的差事,赚点钱买学习资料,补贴生活,别人放假回家他就找个活赚点钱,预备下学期学校交的费用,他想自己要是多赚一些家里就会少拿一些,家里的日子毕竟不算宽余。这学期他得了一个一等奖学金四千多元,这可是一个小农户将近一年的收入啊!下一年的学费生活费基本上解决了一大半了,冯小宁终于松了一口气。今年的十一长假正赶上中秋节,两年没有回家了,冯小宁决定回去看看,和家人过个团圆节,现在也正是农忙的季节,俗话说三春不如一秋忙,随便帮家里干点活。

    坐在回家的客车上冯小宁的心情非常激动,两旁的山峦已是五彩缤纷,红砖绿瓦从车旁匆匆而过,和以前比起来变化挺大,家乡现在也是大变样了吧。想着想着家乡的情景便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每年的这个时节也是最热闹的时节,几家人凑到一起合起伙来干活,今天忙你家的,明天再干他家的,不论大人孩子没有闲着的。场院里十几个人忙的不可开交,先是把场院打扫干净,掸上水用磙子压平,一个腿脚灵巧的小伙子爬上小山一样的豆垛,把大绳兜在豆垛的尖上,然后用杈子别住,大绳的另一头拴在小四轮上,小四轮两边的翅膀上坐上了两个人来增加它的重量,这样小四轮轮胎的花纹抓地才有力量。在众人的呼喊声中小四轮加大了油门向前冲去,那豆垛顿时矮了一截,往返几次豆垛已经无影无踪,这时大人孩子都操起杈子二齿勾子奔上前去把豆子铺平,围成一个圆圆的圈。铺好后留下两个人换班开着小四轮挂上磙子在场院里一圈圈的压豆子,其余的人都回去吃饭,一会来翻场。

    吃饭的时候更是热闹,两大桌上挤满了人,大人们围坐在一桌喝酒砍大山,小孩们围坐在一起抢着自己爱吃的菜,女人们一边忙呼着还一边喊着:你们几个臭小蛋子让着点弟弟妹妹。哎,哎,他们一边答应着,手里的饮料瓶子已经底朝天啦。王老五你把碗里的酒干了,干活不耍赖喝酒也不能赖。那你让张老三先喝,他喝我就喝。李老四是东,他不喝我们咋喝。你们要是耍赖明天给你家干活就给你糟尽一半。糟尽呗,糟尽一半也比去年多。是啊,今年收成不错,就冲这个也得喝,来,把碗里的酒干了,再满上。妈,我小哥抢我的菜。爸,他喝我的饮料。这帮小兔崽子,还真不把自己当外人啦,明天干活都多干点。好说,好说,那现在再给我们上瓶饮料。哈哈哈哈,这帮小兔崽子。

    酒足饭饱的男人们来到场院,这时的月亮已经高高的挂在天空上,小四轮靠边停在豆堆旁,头遍压完了,大伙操起杈子该翻场了。把杈子插进豆铺子里,挑起来,抖几下,压掉的豆粒哗哗啦啦的从豆杆上落下来,那此起彼伏的哗啦声就象一首轻快的小夜曲,唱得人们心里甜孜孜的。把挑过的豆杆翻个个,把没压着的那面向上重新铺上,还要压第二遍,第三遍。夜风凉飕飕的,可从人们穿着的小单褂上依然冒出热气,这月光下朦胧的景色在他们眼里从来也没有这么美。

    鸡叫三遍太阳冒红的时候人们起来了,他们钻出豆垛,抖落身上的豆秸,拍拍身上的灰尘准备起场啦。大伙把抖净的豆秸挑到场院的边上,把长条板凳的两腿冲前栓上绳子挂在小四轮上,几个人踩住凳子随着车的慢慢前进把豆粒传起一个大堆。几个扬场的好手挥舞着手中的木掀,那豆粒就象一串串金黄色的珍珠从木掀里飘出去,一层层地散落在地上,豆皮和豆梗被风吹到一边,两个用布衫包住头的人,舞动着手里的扫帚轻轻地扫去落在豆堆上豆皮和豆梗,顺便捡起豆子里的石子和土块。女人和孩子们也没闲着,孩子们挣着袋子,女人们拿着簸萁撮满豆子装进袋子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金灿灿的笑容。一个人男人用细绳扎住袋口,两个男人抬起袋子,把他发到另一个男人的肩上,那个男人便一溜小跑把袋子抗到房前,那里有人把袋子码起来,蒙上苫布,这就是老百姓一年的收成,柴米油盐,取妻生子可都指望着它哪。旅客们请注意,前面就要驶出高速公路了,我们出收费站加油,有方便的旅客请抓紧时间。冯小宁的思绪被乘务员的提醒声拉回到现实,啊,真快,快出高速公路啦。

    客车驶出加油站拐上了县乡公路,公路两侧是起伏的群山和大小相连的豆田。田里成熟的大豆正等着收割,奇怪的是看不到往常那样挥舞着镰刀,三无成群,你追我赶的热闹景象。只是有几台绿色的收割机在这黄色的豆海中来回忙碌着。记得在从前,一到这个时节满地都是人,人们割的割,拉的拉。那些割地的好手干起活来看上去轻松自如,象一阵风一样,后面的人跟头把势的怎么也赶不上。只见他猫下腰,左手一伸揽过一把豆子,右手的镰刀往上一搭刷的一下就割下来了,他左右腿前后一倒又抓一把,三两把就放一个铺子,当时还没出校门的我走在这高低不平的垄沟里走着刚好赶上他。大伙看看割的豆子够一车了就赶紧把小四轮车开过来装车,怕放到地里黑天夜里丢了。

    装车也是个技术活,要装的多才不跑冤枉路,两边还得装成一样大,这样走起来才稳当,不翻车,车上面得有个好手摆车,前后左右都得伸出去,超过挎杠,弄得四平八稳。左右两个挑铺子的可是力气活,开始装时还可以,前后忙呼些,后来越装越高了,往上挑就费劲了,不是扔过了头就是没扔上去,弄个手忙脚乱,邻居二大爷装完他那边还得过来帮我装。不行了吧大学生,还得好好念书啊,干这个没什么大出息,咱这庄稼活不养小也不养老,小时候干不动,岁数大了也干不动,念好书,有个好工作到老了也不用愁这个。山弯村到了,有旅客下车的没有。冯小宁这才意识到到家啦。

    冯小宁走下车来,他觉得家乡的面貌彻底变了。水泥路直通到村里,村里的茅草房不见了,笔直的路旁按上了路灯,归整的小院套,统一样式的铁大门,家家门前屋后都有树木花草,看样子老百姓的生活真是今夕非比啦。这时前面传来锣鼓声,冯小宁想可能是谁家办喜事吧,他寻声望去,就在前面十字路口旁的村委会门口立着一块十分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山弯村文化大院,一群穿着五彩衣服的男女老少正在院子里踩着鼓点扭着秧歌。冯小宁想现在正是大忙季节人们怎么还有这闲工夫扭秧歌哪,一边想着一边看着热闹不知不觉他走到了自己的家门口。

    自己的家也大变样啦,那歪歪咧咧的茅草房不见了,取尔代之的是砖瓦房,归归整整的小院透着新的气息,家里人看到小宁回来都迎了出来,个个都穿着得体,满面红光,屋里的桌上摆满了月饼和水果。小宁问现在正是大忙季节人们怎么会有时间扭秧歌玩哪?家人说现在都是机械化了,十天半个月的活一天就完了,省下的时间不就是玩嘛,党的政策好啦,不收农业税和提留款还给发各种补贴,今年又搞茅草房改造,我们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啦!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小宁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