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姓名

别岸荷花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小辰小说网 www.xiaochen.org,最快更新别岸荷花文集最新章节!

    对于名字的关注大概得追溯到很小的时候,据说我出生后体弱多病,有学问的外公就给我取名一个“凡”字——取平凡好养之意。但小孩子哪里懂得,稍长大一点就常常有人善意地开玩笑曰:烦人——听听多难听!叫起别人的什么“静”呀、“娟”呀、“秀”呀、“玲”呀的多好听,于是央求大人改名。

    到了快上学的年龄终于遂了心愿,是一个上大学的姐姐给取的叫“慧”——取聪明之意,这回心里比较满意了。可是上学后老师嫌麻烦常写成“会”时间长了,自己也就跟着这么写,管它什么意思,不“烦人”就行了;反正那时也不常填什么表格,要求也没现在严格;自己也觉得挺好——什么都“会”嘛。

    到了考高中的时候,要求一下严格起来,得和户口本上完全一致,加之自己考进了全市最好的重点高中后,也觉得有学问有理想起来,于是逢人写错了“慧”字就一定要纠正过来,这样一直叫到写到纠正到大学。

    中文系的大学生可真有学问起来——经常有人求给孩子起名字。寝室中谁的亲戚家生了孩子,我们就发动全寝的力量,翻尽“之乎者也”有高深学问的文字,热心地组合出一个个好听又有意义的名字,也可借以卖弄一下中文系的学识——尽管人家最后未必采用,但那时也着实组合出了很多好听的名字——至少是名词儿。

    后来听说名字有笔画吉凶之说,也去翻过一本有关姓名学的书籍,里面大讲特讲,但要费尽周折算来算去,不感兴趣说实在的也没怎么看懂。心里仍不以为然,没太在意。

    直到自己怀孕,后期工作量减少,无所事事,恰巧同事中还有两个孕妇,没事就开始研究肚子里孩子的名字问题。这时才发现有一个同事对我曾经没看懂的那本书很有研究,对起名字很内行,据她分析香港红极一时的影星翁美玲的名字,就暗含了凄惨短命之数;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因其名数理优良,故功名垂世;还分析了毛泽东、蒋介石以及时下流行人物的名字,解释得头头是道,不由得我也信服了——至少觉得既然知道了就别犯什么忌讳才好,反正也不影响什么。可又说这要结合孩子的性别和生辰八字五行配置,天哪,这下难了,谁知道孩子哪天哪时出世啊?得,反正也是闲着,就买了一本有关取名的书研究起来,别说还真看进去了,尽管还是一知半解,好在有“知名”人士可以求助,进步也就飞快起来。

    “知名”人士先根据姓给确定了几种笔画搭配,又研究用字讲究,但结果都不甚满意。觉得有个同姓的女同事名字好听、又有意义、笔画搭配不错,而且人长得漂亮、命运也好,我就极羡慕起来,开玩笑说生了女孩就用她的名字。还是闲话少说——至于我如何一边拍打着肚子里六七个月的“小魔头”(小东西总是顶得我胸口疼,还又踢又踹,不知何时就得了此恶名),一边研究起名学,又不断求助,一直到小东西出世、再到满月前一天必须办出生证明为止,我呕心沥血取了多少名字、写满了多少张白纸都省略了吧——反正都不甚满意。

    好在小女争气,生日时辰五行不缺,笔画搭配就省却了补金、木、水、火、土的麻烦,虽说是女孩,但动了真格的总不好意思就叫同事的名字啊。办出生证的最后一天期限,无可奈何还是选了被我否定的一个名字——和女同事的名字笔画搭配一样——小有不如人意处即路途难免崎岖、言语爱得罪人,但总体大好即谋略出众、财源广进、余庆福运(尽管一套老黄历,但听着还是顺耳);用字还算讲究:“松”乃“智勇双全成功昌隆的清雅荣贵格”“音”虽“中年劳碌”但“晚年吉祥”;冠以几乎全国首姓——“李”(这个姓重名的不计其数),和在一处听起来还不错(重名的可能性极小);而且哪里有那么多的万事顺遂,况咱平凡百姓家庭年轻时哪能不奔波奋斗啊,再说有“松”树般高节、不与世人争名夺利,虽好“音”也就清静有为而已;这几个字写起来结构也蛮不错;越想越合适,于是就印在了出生证明上。

    意外的收获还有在开落户口介绍信时,办公室主任听了小女名字后的极力称赞:说是姓是高姓——皇帝姓过,名字又是低高组合(合一起就是高低高——早年的家具,哈哈),这样的名字最符合台湾的姓名学研究某某说——我可从来没听说过;又说这“音”在“松”中地处东北正可以传出,倘若南方就不好说了如此这般给我分析了近两个小时——我听懂的就以上那些,反正都是如何好,说得我心花怒放。

    大名搞定,再来个昵称,一同姓好友的女儿小名叫“安安”正好小女就叫“宁宁”一取“安宁”之意,再校“言语爱得罪人”之嫌,心下觉得不错不错,得意至极。可刚生下来的孩子,妈妈的“宝宝”、爸爸的“乖乖”、奶奶的“心肝儿”、姥姥的“人参果儿”好听的通用爱称一大堆(再也不叫“小魔头了”),哪里还有空叫小名啊。

    这小东西真是好“音”转眼之间八九个月就会说话了,大人捉摸着总得让孩子记住自己的名字啊,于是开始喊大名,叫了一阵子小家伙自己就记住了,还自己简化成只留最后一个字、然后再重叠起来自称——动辄这是“音音”的,那是“音音”的——尽管她根本就不知道是哪两个字儿。这时你再叫她“宁宁”她就生气地和你嚷:“不是!是音音!”我就和“知名”同事说起,她摇摇头说:“常叫的名字最灵验,小家伙既然那样自称,就叫‘茵茵’吧,这个笔画和她的大名一样,对她有好处。”我像以前研究名字的时候一样想法:既知之就信之,于是女儿的大名照旧,小名就取了同音的别字,这样也就不犯什么合计了,但还是长写成“音音”

    你瞧,有了一个女儿,我还长了一门学问呢。姑且不管易经的说法是否科学、“姓名新编”编得是否严密,反正我现在是不断的有人求取名字,只是我还没有“入室”总得借助“本本”不时地还得请教“知名”同事,但我觉得取一个好听、好写、好看又不犯什么忌讳、最好再有点意义的名字——何乐而不为呢!

    2003年0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