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畈有座仙舟山

保持常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小辰小说网 www.xiaochen.org,最快更新保持常态文集最新章节!

    莘畈有座仙舟山,缘于此,莘畈乡也叫仙舟乡,莘畈水库又称仙舟湖,皆因湖边有座仙舟山,因其酷似小舟而得名。而其实,仙舟山是我所最熟悉的,但我却从来没有留意过它的山形,那仙舟山是不是真的因此而得名呢?于是,我几番带家人携友人前往探望寻觅一个究竟。

    仙舟山,就在我所住的村落学岭头的下面,年轻的时候在家务农,为了生活,在这座山上从事过打柴、背树等等的劳作,我不知道在这里翻越了多少的山峦,留下了多少的足迹,洒下了多少的汗水。但若说这山酷似小舟,却是我从未曾经意过的,因为在当时,我识得这山名叫仙舟山,也只是随口叫叫罢了,谁还会去深究?所以,我就心想:该不会就是这座山吧?于是,一查百度地图,果然这里就是标识着:仙舟山!

    所以,仙舟山,我是故地重游,如果请我做向导,那么绝对是找对了。

    西出金华市区到汤溪,沿汤井线公路,绕莘畈水库而行,在水库的边上,先前有两个村落,一个是苏村,该村早已移民外出了,一个就是归属学岭头村的,叫下后山的自然村,下后山的人后来也迁居到学岭头村的库尾边上。而在原先的这两个村落之间,有两道山垄,仙舟山就处在农家坞和林家坞的这两道山垄之间。农家坞在仙舟山右侧,林家坞在仙舟山左侧。

    沿汤井线一路南行,站在农家坞的路口驻足南望,便可看见仙舟山右侧窄窄的船头。再往前约行一里左右,就到了林家坞口。

    其实,倘要攀爬仙舟山,从农家坞和林家坞这两道山垄都可以走去。不过,荒山野岭里的山径小路,当年也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而现在山民多是外出谋生去了,所谓的路早已没有人走了,自然就被草木荆棘所湮没,不能再辨认了。

    不过,别遗憾,因为林家坞这道山垄,一直通到山脚地势都较为平缓,所以,山路还依稀可行。这样,从林家坞进去,行走其间,人在山垄,眼前就是北部仙舟山的左侧了。仙舟山景色如何?但见青山如黛,林木杂生,设若晴空碧日,阳光明媚,便觉山色泛光;而如空山雨后,云雾缭绕,直似青翠欲滴。但行约摸三、四里便可抵达山腰,如不畏险阻,再行一二百米便达山顶。仙舟山海拔也只不过四、五百米,身在山垄深沟,自然发现不了其全貌。这时,你也许会大有“不识‘仙舟’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叹。

    那么,如何才识得“仙舟”真面目?方法自然还是有的,那就是在与水库隔水相望的对岸,即可探得其全貌。于是,我们可以乘舟以渡,或绕道而行,然后站在远方对岸的高山上东望仙舟山,这时只见绵延到水库边上的山峦渐连渐窄,恰似小舟的船头尖尖,那山顶高而隆起的便是船篷,而整座山则状若仙舟起航。

    那么舟尾何处?那就得穿越林家坞,来到莘畈乡另一条支流的小源里。这时,站在小源的公路上,西边有一个叫枫坞的自然村,村边的那道山峦就是仙舟的船尾,其山形也一如船头尖尖。

    如此描摹之后,那么仙舟山左右两侧的一道道山峦,即便就是“仙舟”船舱上安着的一个个船窗。

    这就是仙舟!船身长达四、五里,宽约一里多的巨型仙舟!

    但是,在我以为寻觅到了仙舟的踪迹后,正自鸣得意之间,忽觉这似乎又有些牵强附会。因为莘畈水库才40余年的历史,而仙舟山之称,在当地古已有之,这仅仅只不过是一种巧合而已。如用莘畈水库去暗合这座山的造型,这种形指之说,实在是有些勉强的。

    于是,我暗笑自己也是在瞎扯,其时不知何故,却猛地想起在我记忆深处所寻觅到的一些答案的材料,似乎也可以来佐证仙舟山是因何而得名的——

    莘畈乡在远古时属于姑蔑国的领地,莘畈乡的版图上有两道水源,当地的人们习惯这样称呼的:从上范村那边流经而出的水源叫小源,从井下村那边流经而出的水源叫大源,大源通过莘畈,是当时的莘畈乡政府所在地,后来被水库淹没,但莘畈乡的名称却一只沿用了下来。而小源和大源的水则是流经到现在的莘畈乡政府所在地的祝村,两道水源才交汇在一起的,汇合后的溪流统称为莘畈源,也称莘畈溪,又有人叫姑蔑溪。而两道水源里面分别有个村庄叫坞头,当地人们为了区分,小源里的叫小坞头,大源里的叫大坞头。但外地的陌生人由于区别不出哪个坞头,到大坞头却走到小坞头,到小坞头则走到了大坞头。如要从原路返回,就得到祝村后才可以分别从小源或大源到达各自真正的目的地,那要走多少冤枉路?至少多出了四、五十里路啊,足够一个人走半天的行程!而如要选择走捷径,只有四、五里路,但必须要翻越这座仙舟山。此其一也。

    第二,由于在莘畈水库没有修筑之前,莘畈乡政府所在地原先就是在莘畈。所以,上世纪60年代之前的莘畈,就是莘畈乡的中心,这样小源里的那些村落如果到乡里来办事,当然地就选择翻越仙舟山这条捷径了。

    所以,从小源到大源要翻越的这座山,当地人们形象地比喻为“仙舟难渡”所以后来就被人们称之为仙舟山了。我小时候曾反复听到过村中的长者作如是的喻指之说。

    莘畈有座仙舟山“养在深闺人未识”寻觅仙舟山,我终于知道了,仙舟山的形指,并把现在的莘畈水库也称为仙舟湖,是因山而得名,料想许是后来为了开发旅游业的需要,而民国时期则又把莘畈乡名为仙舟乡,自然是人们对仙舟这个名称产生了喜好;仙舟山的喻指,正是见证了当地人们交通艰辛的历史,并从中也体现了人们的达观与期待。

    所以,站在林家坞山垄的仙舟山脚下,我当时就这样地傻想:如果从仙舟山打通一条隧道,连接莘畈乡的小源和大源,那么,这条隧道就应该命名为“仙舟渡山”

    是的,仙舟山,似仙舟之山,惟其仙舟难渡,更待仙舟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