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道才当如是

保持常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小辰小说网 www.xiaochen.org,最快更新保持常态文集最新章节!

    我道爱才爱才,需要有宽广的胸怀。明成化年间,汤溪县第一任县令宋约便是一个有这样胸怀的人。

    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成化七年,汤溪厚大村有一过继给龙游姑丈的范姓书生要去龙游报考秀才,在其父的陪同下来找宋约办理转考手续。宋约求才心切,起初未允,但见范父面露难色,也便允了,他叹道:“本县初建,实需人才,然岂能为多一秀才而强人所难啊!”后来范姓书生在龙游中了秀才,县人评说:宋知县心一软,汤溪少了一秀才。

    三年后,范秀才要考举人了,然而龙游县应、历届秀才众多,报考举人名额有限,龙游县教谕要他回原籍汤溪报考。范姓父子为此十分犯难,但为儿子前程,范父又硬着头皮带儿子来见宋约。宋约正戴竹笠穿草鞋忙碌在县衙修建工地,听明范姓父子来意,即写一便条让他们去找教谕许廷齐办理考举手续。后来,范秀才顺利中举,县人又评说:宋知县心胸阔,汤溪多了一举人。

    这就是宋约的胸怀。

    由此又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当今的学校教育观。每年都会有择校生和转校生,如果除却关系和金钱,那么孩子成绩差的,择校或转校就难乎其难了;反之,成绩优异,不但一路绿灯,而且优惠多多。有时为了拒绝一个差生,不惜在挖空心思而去推三推四;相反,有时又为了引进一个优生,竟做到了三顾茅庐以示求贤若渴。人生之路,教育一开始就是如此了,我们的教育再怎么样的优质,也还是令人担忧的。在当下,我们看到的是,强烈的质量意识,已经异变为狭隘的教育胸怀。但我们不明白,如果说,培养一个人才是为国家作了一份贡献,那么转变一个差生何尝不是为社会多了一份安宁?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胸怀狭隘到了竟至于如此!这与500年前的宋约相比,我们不觉得羞愧吗?学校选择进来的择校生和转校生就是优等生,有了这些优等生,学校的质量也许就有了。而把优等生招进来,看似“揽才”但一定就是“爱才”吗?

    其实,狭隘的教育胸怀一定是社会的悲哀,而博大的教育胸怀一定会创造明天的辉煌。

    由此还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当今的部门用人观。我们的部门领导都是背不起不重视人才的骂名的,所以引进来的员工无论是文凭还是职称都越来越高了。因为这些高文凭高职称的人才足可以为其装饰门面了。这看似“爱才”了,但能做到才尽其用吗?不一定。但爱才惜才的领导干部毕竟还是有的。与汤溪城隍庙仅一墙之隔的汤溪中学校长丰建林,我不知道他的胸怀是受宋约的影响,还是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促其使然。据朋友对我说,他本来调入城区一所重点高中任教了,两年后他又回到了汤溪中学,我愕然,他怎么来去竟如此的自由?朋友于是向我道出了原委。他说,我们丰校长是这样认为的,你有如意的单位去高就,他为你高兴送行;倘觉得还是回来继续要为学校做贡献的,他照样还是欢迎。哦,我终于明白了,这一来一去,这一送一迎,我们才发现了丰校长的胸怀。是呀,我们的用人观为什么要这么狭隘呢?如果他能够服务社会,报效祖国,造福人类,那么他不论走到哪里,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丰建林校长做到了,但我们的有些领导就是没有丰校长这种收放自如的胸怀,揽着人才不肯放,一放就会被人觉得自己不重视人才。而揽着人才却又滥着人才,可惜呀。

    所以,这一放一收,看似容易做却难,但这也正是丰建林的胸怀。

    看来,一所本来是农村普通的汤溪中学,能位列省一级重点中学,我想学校的发展一定与丰校长的这种胸怀是分不开的。

    爱才,就是要让人才得以尽情地发挥,宋约做到了;同样,爱才,就是做到才尽其用,丰建林做到了。在他们两个人身上,我道爱才当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