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口牌坊

半空烟雨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小辰小说网 www.xiaochen.org,最快更新半空烟雨文集最新章节!

      滩口牌坊,是重庆北碚到金刀峡旅游线上的第一站,其实,就在我的家乡。我的家乡,而今来描述它的青山绿野,用“风光绮丽”来形容也不为过。这时正是六月,那一陂连一陂的渔塘,一行忽一行的白鹭,加上村居错落,掩映葱茏;晚霞疏淡,一派祥和。人在画中,相映成趣,犹其是其间一座浅褐色的高大石坊,格外醒目。它就是滩口牌坊。只要在家里,每天清早起来,必看得见这座牌坊,然而,却鲜与外人道。曾几何时,人们在华蓥山簏发现了一个美仑美奂的金刀峡,才有游者兼顾着观瞻“我们”的牌坊来了,这对我来说,不得不承认它是一种震憾,让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审视它。

    被誉为“川东第一牌坊”的滩口牌坊,全石质雕造而成,坐南朝北,高约十五米,宽近十二米,且厚,为仿木楼阁式结构,飞檐垂脊,俊朗挺拔,空灵通透,大胆夸张,且雕饰华丽,最顶上的葫芦宝瓶,透示出雍容与端庄。滩口牌坊为“节孝”牌坊,是本地富绅杜氏家族于清光绪十三年筹建,好像是杜氏家族时一知县奏明光绪帝,言其母守寡四十多年,忠贞不渝,并上孝下养,又如何如何等等,光绪帝为之感动才准允修建的。(尚有两面碑铭可读,其文由“巴邑庠生世愚晚李和一顿首拜撰;合邑增生世愚晚林文安顿首敬书”)北面为“处士杜国瑞之妻唐氏坊”南面为杜国瑞子(就是那个知县?)“处士杜芳勋之妻伍氏妾窦氏坊”

    滩口牌坊的石雕极其精美,布置有序。北面正中高高在上的“圣旨”匾额,引领人们须向上仰视。“圣旨”匾额左右,由一文一武、两个封建王朝百官形象的浮雕在侧,饰以卷云图案,并有联云“坤维正气光天壤;巽命隆恩式玉金”给人以肃穆感。再下才是“节孝”二大字。“节”意贞节“孝”意孝道,皆封建时代儒家思想。“节孝”二字左右有联云“四十年誓守一天抚子抚孙冰雪清操温似玉;五千里荣褒两字曰节曰孝丝纶恩命屹如山”这些刻字,加上浮雕花草、灵兽、楼阁,或者其它风物“画”再者人物“故事”即几幅古代的有关“节孝”的典故,——精巧,细腻,甚而人物的面部表情,都很真实和生动,让人惊叹不已。滩口牌坊上面还有很多的对联和律诗,多由外姓人或亲友们奉承所“拜题”内容皆旌扬“节孝”思想的。还是牌坊的北面,底层,就有一联是直说此事“旌扬驾封墓式闾而上;表揭介忠经孝传之间”的。其它律诗等,我也默读了一下,皆是如此。倒是有一首七律,让我留意许久,不为其别出心裁,仅惊讶于它的作者“拜题时年八十有五”和牌坊之地理:“西陵宅畔竖贞珉,劲节凌霄那计春。侄抚儿孙聊两世,恩颁姑媳庇三人。冰霜志洁畴容匹,日月光争雅足伦。名著草堂均不朽,千秋阃范仰嶙峋。”——诗直点牌坊在“西陵宅畔”可哪里是西陵?西陵就在牌坊边?牌坊之西倒是有一个我从小就在那儿读书的小学校,听长者言,此地在成为学校之前确是一个坟地,却是有很多很多的坟,西陵即指此吗?或者说西陵根本就是有另一个大陵?如此,又会是谁的陵墓呢?不知当初建学校时有没有什么发现?或者说已根本无从考?——好疑罢了。滩口牌坊的南面也与正面差不多,只是浮雕或者联句、律诗各自表述不同。

    牌坊,封建社会崇高荣誉的象征,也是封建伦理的物化象征、封建伦理的人造化石。究之牌坊起于何朝何代,我不得考,仅知中国各地都有,犹以皇家宫庭、陵阙、庙宇、祠堂等处常见,大都是木质或石质、砖质等构筑。为了体现儒家“忠、孝、节、义”等伦理思想,而人们必然要修筑一些可以题字彰显的、呈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的牌坊(或牌楼)来旌表这些思想。经常在书上读到一些关于牌坊的记载,多是表彰“忠、孝、节、义”的,犹以“贞节”二字深入人心。也许是程颐的唯心主义理学“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思想,让千百年来被封建枷锁束缚的女人们,非常注重贞节,若丈夫早丧或远出音杳,必独守空房,或一心养儿育女,直至老去。于是,才让那些所谓的“理学道德家”们“脸上有光”于是,才筑以牌坊“彰显”她们(实为他们)的德操。

    中国现存各地的牌坊,包括毁损之后重新修缮的,也实在不少。与滩口牌坊相邻不远处就还有一个同样雄伟的大树牌坊,我曾经远远地看过几眼,与滩口牌坊相差无几,只是没有去探访过究竟。另外,从一些散文家的作品中读到,牌坊,却是以安徽歙县犹多。安徽歙县素有“牌坊之乡”的美名,现存完整的牌坊至少有八十多座。安徽歙县的棠樾牌坊群,更是中国牌坊之最。歙县棠樾村口百余米长的甬道上,井然有序地屹立着7座牌坊,是全国罕见的棠樾牌坊群。四周一片平畴,7座牌坊拔地而起,雄伟高大,古朴典雅,蔚为壮观。我从资料上专门看过这些图片,很美。不过,比较个体雕刻艺术而言,我相信,滩口牌坊决计不会输给那里的牌坊,还应当胜之。

    我的一个朋友,曾来观瞻过滩口牌坊,之后,又到过很多地方,但一说起滩口牌坊的雕刻艺术,却是赞不绝口,说是某某以“鬼城”名著天下的地方,那里的塑像皆为泥塑,其塑像艺术相当粗鄙,远远不能与滩口牌坊相提并论,尽管滩口牌坊如此单一。单一尽管单一,可牌坊却是我们村子里一处胜景。是的,是胜景。它默默地见证着我们从小长大,见证着我们历史的变迁,纵然它也曾接受过历史的荣光和冷落,甚至代罪遭摧。小时候,大人们常常出这样的一个迷语来让小孩子们猜:“远看像座庙,近看八角翘;拿钱买不到;送你你不要。”——迷底就是:牌坊。而且,从迷面似说还休的字义来分析,说的怕还是“贞节牌坊”——因为,只有“贞节”二字“送你”你才不想、也不能要的。虽然,大人们口中所说的牌坊不一定是指滩口牌坊,因为,滩口牌坊毕竟还是讲“孝”的,何况,那时的牌坊又何其多。——然而,留在小孩子们心中的,滩口牌坊又何尝没有迷惑和神秘呢?

    由于滩口牌坊座落在一条贯穿南北的要道上,曾听父辈们言,过去,人在通行牌坊之下时,还讲究“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或其他什么之类的规矩,就为了其上面那“圣旨”二字匾额。但未知究竟,也许是真的罢?平时,小孩子们多在牌坊下玩耍,倒没有是否下轿是否下马那样烦琐。夏季,去牌坊下纳凉,很是惬意。牌坊下真的很凉爽,不知究竟是有“穿堂风”呢还是本身就有的阴森之气,却也不敢在它基石座面上睡过去,怕落成一个瘫子。曾听人言,一个人因为贪图它的凉爽,在上面睡了一觉,醒来之后竟无法起来,从此成了一个瘫子的,不知真耶?谬耶?但毕竟唬住了孩子们,就算酷暑,也不敢在牌坊下睡去了。这回是唬住了,可能是真的不能贪图凉爽,但老女人口中时有说的“牌坊不好,不许去!”如果多问一句为什么,却给我们迷语似的一句“和女人有关,你去嘛!”——可没有听从。

    我从小就在牌坊近旁的一个小学校启蒙读书,好像于牌坊也成了熟视无睹,而且,老师也不会讲解一丁点儿有关牌坊的来历或故事,只是,老师在叫我们写作文我的学校时,才会偶尔来几句轻描淡写,才记得把它当做风景,还生怕写了它而觉得有什么不妥。牌坊只是牌坊,而我们只读我们的书,学习中似乎从来都互不相干。然而,一到下课铃声响起,牌坊底下就是同学们的乐园。那时,牌坊在同学们的眼中,不是什么封建,也不是什么历史,更不是什么文物,只不过是一处游乐园。我们在它底下做游戏,或者往上面爬,——尽管这很危险,会遭到老师们的喝斥。——有时,抠掉那些业已风化然而没有脱落的薄石层片,有时,无意或有意的大力破坏一些石雕。更遗憾的是,那些镶嵌的碑文,几被弄得残败不堪,有两块根本已无,不知是早些年呢还是我们当初,也不知是被谁破坏的,或者是路人?或者是“那些年代”的好事者?哎,现在回想起来,破坏了是多么的可惜,而那时又是多么的无知。

    幸运的是,滩口牌坊终究还是比较完整地保存了近一百二十年,终究还是留下了一处历史文物,留下了一处可以思索的历史苍桑,留下了一处可以让人们时时观瞻的胜景。

    2005年6月撰稿,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