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头

宸辞蓝调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小辰小说网 www.xiaochen.org,最快更新宸辞蓝调文集最新章节!

    村子的西边有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平日里鸭常凫于水、蟹常藏石下,叫西河。村子的东边有条水碧如玉的小河,鱼常悠然游、蛙常整天鸣,叫东河。村子,就叫了双河村。我一个表亲家就在这村庄。

    西河和东河的水都是从南山的峪道流出来的,南山是我们这儿人对横亘在村子南边大山的称呼,南山其实是有学名的,名气还很大,号称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呢,对了,它就叫秦岭。还有人说,黄河是母亲河,秦岭是父亲山。

    双河村和我的故乡一样,一出街门,一抬头就会看见南山。小时候,在打麦场里我和小伙伴们玩攻城、顶牛、弹球儿、打尜等游戏累了的时候,就躺到麦秸堆里,傻乎乎的看着南山吹牛。天晴气朗的日子,南山看起来很清晰,距离村庄似乎也更近,我甚至能看见山腰的一片林子或山脚下的一座水塔。

    许多日子里,南山常常会被云遮掩,云形多变幻无常,时而浓密如千军万马奔腾,时而依稀如小桥流水委婉。南山,在我幼小的心中,那一直是一个传说中的美妙地方。因为,虽然不远,却未曾去过;未曾去过,便愈加神秘。

    可大人们是不这样认为的,南山在他们看来是个不想面对却不得不面对的地方。谁家要盖上房、厦房了,就要去南山掮木头;没柴烧了,就要去南山打柴、割藤条。回来后,都说山里苦焦,没地、少粮,山坡上开了沟子大块地都种上了庄稼,和山里人比,咱们这儿的人呀,不光是不爱惜土地,简直就是造孽哩。

    山里苦,山里人就想往山外走,儿子多的人家,常就有到山外招了上门女婿的,小头就是这样来到双河村的。

    小头入赘后改姓了张,要问小头的大名是啥,除了他家人,双河村恐怕没有一个人知道。因为他的头和常人比起来确实要小许多,村里人就都“象形”一般的小头、小头的叫着,这样一来,小头就成了约定俗成的一个名字,既形象又可爱,你要在双河村问起小头家在何方,大伙都会给你说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你要问起张福贵家在哪,估计大伙都会摇摇头,甚或说,我们村就没这个人么。

    小头是洛南巡检人,家里弟兄八个,他是老四,他出山后,又带出了两个弟弟到邻村人家上了门,落了户。

    张老汉家的日子不光在他们队上,就是在整个双河村也算得上是好日子呢。张老汉三个女儿,一个赛似一个的水灵。惟一缺憾的,就是一辈辈没生个儿子,这成了老汉一直以来的心病。

    那年冬天,他约了几个关系好的相跟着去山里掮木头。累了、喝了,遇到一户人家就进去讨水喝,恰好,就是小头家。看到小头家的日子实在是熬煎又苦焦,小头娃却是又勤快又老实,就动了招女婿的念头。和小头的父亲一说,他自然是愿意的,小头一听更乐意,又能出了南山,又能娶个媳妇,美哩。弟兄几个都替小头高兴,毕竟,常年在深山老林里过,环境固然是好,可是,生活却更现实呀。

    小头到了张老汉家后,心里就跟开了花一样,天天的笑呵呵,夜夜的睡不着。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小头心里想,哪个都行呀。小头就感谢天神,感谢山神的,咋就让他碰上了这样的好事。又是出山,又是抱个亲媳妇,这人的好运气来了,骑马都撵不上哩。

    张老汉三个女儿的名字都好听,老大是九月生的叫张秋菊,老二是冬月生的叫张腊梅,老三是五月生的叫张牡丹。村人都说张老汉会给娃起名字,人就是名,名就是人哩。虽然名字和人的容貌实实是没有关系的,我就知道有个叫丑女的漂亮不凡,有个叫美丽的却实在算不上美丽。可在双河村的张老汉家,这仨女儿,人和名咋就那样的和谐呢。

    张老汉本想把老二说给小头,谁知,小头来后却偏偏的和老大张秋菊很合得来。看两人两厢情愿的样子,张老汉只好放弃了最初的想法,择了一个吉日,小头就和张秋菊圆了房。

    在村中,小头嘴乖,几了人就打招呼,婶呀叔呀哥呀姐呀的叫着。谁家有事,他也乐于帮忙,很快的就和村人打成了一片,人们常常会忘了他是半道而来的人,就象是从小在这村中长大一样呢。尤其和小头同龄的那些人,喝酒、谝闲传或是打篮球什么的时候也不忘把小头一块叫上。

    我在双河村的表亲家和张老汉家是隔壁,表亲家的孩子只比我大一岁,加之两个村离的不远,我就常去他们村玩。就这样,我认识了小头并知道了他的那些故事。上小学时,我学习好,有回小头拉着架子车下地干活,过亲戚家门口时看到了我,就问,小伙子,期中考试咋样?我说,差不多。他说,得是又考了第一?我说,嗯。他就笑了,说,好、好,好好学,将来考大学,我听你姨说过,你一满都是考第一哩。

    别看小头一天到晚乐呵呵的,他也有烦心事呢。结婚几年了一直没娃,小头急,张秋菊急,张老汉更急。四处求医问药,给秋菊看病,可几年过去,张秋菊的肚子还平平的跟个姑娘娃一样。有次我和我亲戚家的表哥一块去他家借瓦刀,小头是能人,泥瓦工也会呢,无意中在他家墙上贴的,胖娃娃年画下边的日历上看到,每个月的二十八号都画了一个圈,旁边还写了个“来”字。当然了,当时的我并不懂得这些,秋菊进来了,我的求知欲不知咋的就萌发了出来,问她,你家这画儿上咋每个月的二十八号旁边都写了个来字呢。她就笑了,说我,瓜娃,你咋啥都想知道哩。我看她笑的好看,也傻乎乎的跟着笑了。表哥看我笑了,他也笑了。

    头小是小头最鲜明的外相特点,他还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饭量大,一顿能咥四五个馍,他端个老碗吃面条,常圪蹴在他家街门口的碌碡上,用筷子把面条挑起来放下去,翻来覆去的搅,待各种味匀了,面条入味了,就呼噜呼噜的大吃起来。看他吃啥都香的不行,吃时嘴里还发出“吧叽吧叽”的响声,谁要是食欲不振,看他吃饭,一定能饭量大增。听说,小头最能吃的是汤圆。还是舀美美一大老碗,不喝汤,咥完之后,抹一下嘴,朝锅里再瞅两眼。问,还有没?这汤元吃起就是美,人老是吃不足性么。

    还有一个特点是力气大,也许这是他饭量大的“二级产物”吧。他的力气大到让村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许多年以后,当我在中央电视台的体育频道里看到世界大力士比赛时,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小头,他要是能参加这样的比赛,一定会获奖的。当我看到“大胃王”比赛时,我还会想到小头,他要是能参加这样的比赛,也一定会获奖的。

    小头力气大这特点被全体村人发现,源于一次并不光彩的经历。那个晚上他的所作所为,注定了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晚上,注定了这也是一个会让小头在双河村扬名立万的晚上。

    村上的浇水渠过去全是用预制的水泥板铺设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县上有关部门要求重新改造为“u”型水渠,提前知道的村支书和村主任就叫来亲戚朋友帮忙,趁晚上,偷偷从渠上撬几块拉回家里,铺在院中,也过一回城里人走路不沾土的瘾。干这事,得极小心,一则有风险,被人撞见,总归不好意思;二则那水泥板也厚,一晚上也撬不了多少。有天早上,人们惊奇的发现,水渠里的水泥板一晚上竟然失踪了成百块。这就有些不可思议了。难道,这世间,还真有神仙会念咒语,用了移山填海之法。

    水泥板是在小头家发现的,在后院子的墙角堆着,整整齐齐的,上边苫着麦秸和花柴。发现了就不能轻饶,你张小头既不是村干部又不是大户人家,这不明目张胆的犯错吗?只是,村里人更想不通的,更关心的是,这么多的水泥板到底是怎么样会在一夜之间从三公里外的村子南边渠上飞到了小头家的后院。小头说,这事和家里其他人无关,他是趁着家人都睡熟了,悄悄一个人干的。他这话,没人信,没一个人信。以村子里绝大多数人的才智来说,能够想猜明白小头干这件事的事实真相要比猜出谁能当选下任村支书难的多的多。

    一片嘈杂,一片混乱,人们对弄清事实真相的欲望显然比弄清事情本身的错与对更感兴趣。这时,威严有加的村支书发了话,他说,好了、好了,不要争了。我说个办法。小头,咱就全当这事是你一个干的和老汉和娃他妈都没关系,是这,你要是一个人还能在你晚上用的时间内把这些水泥板运到你撬的地方,村上不但不罚你,还把这些东西全都送给你屋。

    人群就炸了锅。行、行、行,看他喔球式子,我看小头这回是弄下瞎瞎事咧。也说不来,小头说不定能行哩,你看他饭量多大的。山里人么,说不定小头会“鬼把卷儿”(一种能让鬼抬轿的伎俩,不过没人见过),让鬼帮他干的。嗡嗡了好一阵子,说啥的都有。

    小头一点不紧张,甚至还带了点笑的说,行,一言为定。

    看样子,威严的村支书也不知道小头究竟用了啥办法。看样子,威严的村支书对弄清事情真相的兴趣也和其他村民一样。看样子,威严的村支书要不惜以公家的财产来满足一下村人的“求真相”欲望了。

    验证,在全村群众的注视下开始,在全村群众讶异的声音中结束。小头出色的完成了村支书的考题。甚至,时间还更少。后来,他对关系好的人说,用时间少是正常的,不管咋说,月亮就是再美,晚上还是不出活。再说了,村上人都看着哩,人身上也来劲,要是完不成,那把人就丢大了。

    小头堂而皇之的,用水泥板把院子铺了个遍,比起黄土院子,果然美多了。

    这件事后,小头以超凡脱俗的大力气,震住了村人。支书以君子一言的言而有信,也更让人们佩服。至于他到底慷了谁的慨,没有人追究,甚至,没有人多想。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几年里,土地的能量被极大的激发。整个农村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连公鸡的打鸣也精气神老足的。今天你家打平房,明天他家盖门楼。小头这时真成了香饽饽。那个时候,建筑机械相对还是很少的。平房现浇打顶时,在院中和好沙子水泥后,要用人工一锹锹的翻到搭的木架上,然后再从二架上一锹一锹的撂到房顶。这活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纯粹是个体力活,而且,很耗费体力,常常需要几班倒才行,一班人根本就撑不住这样的高强度劳动。现浇打顶时,为了保证整个房顶是一个整体,要一次成形,不能停,所以这翻架的人,就显得更为重要。别人干一会儿就得换,小头不用,不但不用歇,他去别人家帮忙时还拿着自己的专用铁锹,能顶普通人锹头的一个半。你说,象小头这样,力气又大又实诚的人,村人能不欢迎吗?

    轮到小头家盖平房打顶时,他还要翻架,帮忙的人就说,不用、不用,你见过哪个主家还亲自动手的,平时你帮东家助西家的,今儿呀,要让你歇着,铁锹把儿都不让你摸一下。

    秋菊后来生了俩娃,一男一女。女娃和秋菊就象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又漂亮、又文静。男娃既不像秋菊也不像小头,倒像村子一个在县上单位里当局长的人。那人风度翩翩,文质彬彬,戴着眼镜,听说是县上封的“四大美男”之一,他和秋菊年龄一样,从小一块耍大的。

    小头还是在村里快乐的生活着,时不时的唱两句流行歌,哼几段秦腔。只是,一个人的时候,神情不免有些落寞。这时的盖房打顶大多已用上了一个叫做“电葫芦”的东西,既费时又费人的翻架这一环节,基本上已经退出了农村盖房的舞台。

    双河村的人都说,小头后来悄悄去西安检查过了,秋菊不生,是他的问题。所以,他早就知道那俩娃不是自己亲生的。可他还是和小时候一样的爱着俩孩子。他看他们时的眼神是慈祥而又安静的。村人还说,秋菊是爱着小头的。只是,人这一生,难免有诸多的不如意,她那样,也许是迫不得已吧。

    一个清晨,一向早起的小头没有起床,秋菊叫了两次,还没动静,就生气了,揭了被子,发现他还是一动不动,就慌了神。赶紧送医院抢救,脑溢血。还好,出血位置不要紧,做了开颅手术,昏迷两天后,人活了过来,运动机能受了影响,不能走路,于是就坐了轮椅。天气好的日子,秋菊就推他出来在村里转,到打麦场晒太阳。儿女们回来了,也推他出来转转,一边走一边说笑。他的目光还是很活道,就是,嘴边有时会有涎水流出。

    晒太阳的小头还是笑着,村人见他的轮椅来了,老远就打招呼。他的存在,在双河村成为了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