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潼关

宸辞蓝调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小辰小说网 www.xiaochen.org,最快更新宸辞蓝调文集最新章节!

    当屹立千年岿然不倒的潼关城因了人为原因而被毁掉时,我还没有出生。所以,有关这里的一切,除了散碎的文字、不大清晰的图片外,想把实体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已不可能。我也不得不主要通过“听”这一方式来获得。

    潼关作为城的雄伟、冷峻,作为关的声名远播。起先,我也未曾全部料到。等读的书多了,等阅历渐渐丰富了,某一天才忽然觉得,这城这关被毁得实在是有些太可惜了,太让人心寒了。对当初决策“废城弃关”的所谓“苏联专家”们也充满了实实在在的厌恶、愤恨之情。

    关于潼关的名称,水经注有语云:“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关于潼关的险峻,山海关志亦云:“畿内之险,惟潼关与山海为首称。”关于潼关的重要性,春秋传亦有:“秦有潼关,蜀有剑阁,皆国之门户。”之美誉。看看,史书所记都极言潼关之险之难之美。今日之古潼关就像是一块璞玉,只待有识者来挖掘,来开发,来再现昔日之万千气象。

    梦里的潼关,城内游人摩肩接踵,商贾如林,车水马龙。一派富庶、繁荣景象。北门外港口边的艄公们光着膀子,喊着号子,竖起桅杆,扬起风帆,在黄河上或载物或载人,轻快的往来于秦晋之间。

    梦里的潼关,十二连城的烽火正起,城头旌旗猎猎,士兵们枕戈待旦,密切关注敌情,保家卫国的情怀写在每个人的脸上。这儿是实实在在的古战场,两军对垒,兵对兵将对将,你来我往,杀声振天,今日平手,来日再战。在潼关,连俗语都印上了战时的色彩,国人们都说的“狼烟四起”从潼关人嘴上说出来却成了“五起狼烟”何等豪爽,何等大气?战争意识、兵家思想真正已渗入了潼关先祖的骨子里。

    梦里的潼关,白袍小将西凉马超马孟起和许褚大战二百八十回合,赤体相见,拼命博杀。将一代枭雄曹孟德杀得丢盔弃甲,割须弃袍,罕见的狼狈,少有的惊惧。真真是“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怆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然而,救了曹操一命的大槐树今又安在?

    梦里的潼关,功高而被世人称赞(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的哥舒翰因为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谗言而被迫出击,结果被叛军设伏痛击,尸横遍野,血染黄河。即便有挥鞭断流的二十万虎狼之师,也抵不过决策者们那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错误命令。

    梦里的潼关,东城门外有一中年人踽踽独行,此时“安史之乱”发生刚刚四年,全国人口锐减,经济萧条,一派凋敝情形。看到守城的士兵们正在齐心协力同筑新城,晚宿城内有感而发,挥笔一蹴而就,名篇潼关吏(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遂成。这位中年人正是忧国忧民的一代诗圣杜甫。

    梦里的潼关,诗人许浑在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中写道: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去国怀乡的离别之情是凄婉的,是悲凉的,可火似的红叶却给这离别之情增添了些许暖意。在我心里,总觉得二oo八年北京残奥会闭幕式上那满天飞舞红叶的灵感一定是由这首诗的意境而触发的。

    梦里的潼关,年少成名的元人张养浩看透了上层的腐败而辞官家居,屡召不赴。却在六十岁上因为关中大旱拜陕西行台中丞,星夜兼程,奔赴任所。途径潼关,有感于老百姓的苦难,满怀深情的写下了千古传唱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官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到官仅四月,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遂得病不起,劳瘁而卒。消息传开“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毛主席说,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要重的。

    梦里的潼关,慈禧迫不得已扔下北京城里一摊子乱事仓皇西逃。待割了地、赔了款,终于可以回京了,又摆起了皇家大谱。路经潼关,面对用猪里脊肉作的一道汤赞道:此汤真像皇宫里的鸭片汤呀。于是潼关的小吃队伍里又多了一道特色名点。一九二四年七月七日鲁迅同孙伏园等十余人自京赴陕讲学,八月四日自水路离西安,八日午抵潼关,花一元钱买酱莴苣十斤。十五日“晨访季市”赠以西安小古玩、碑帖及“酱莴苣二包”十九日“寄紫佩信及酱莴苣一包”潼关酱菜清光绪年间就被列为贡品,一九一五年获巴拿马世界名贵产品博览会奖章。其名气之大,文化底蕴之深厚自不必说。只是近年来,潼关酱菜无论是从生产规模还是从销售规模上讲,和涪陵榨菜比起来都不可同日而语了。

    梦里的潼关,走过了多少仁人志士,骚客旅人,黄尘古道边又演绎了多少爱情、亲情、友情,所有这些,莫不让人神往呵。

    梦里的潼关,引发了无数人写诗抒怀的情感。“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那是李世民。“荆山已去华山来,日照潼关四扇开”那是韩愈。“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那是崔灏。“地形盘屈带河流,景气澄明是胜游。”那是温庭筠。“秋风满关树,残月隔河鸡。”那是郑古。“立马风陵望汉关,三峰高出白云间。西来一曲昆仑水,划段中条太华山。”那是峻德。“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那是谭嗣同。还有李隆基、魏征、杜牧、韦庄、玄烨、方孝孺、顾炎武,太多太多

    梦里的潼关,站在古城上能够欣赏到的八处胜景依然存在,雄关虎踞、禁沟龙湫、秦岭云屏、中条雪案、道观神钟、谯楼晚照、风陵晓渡、黄河春涨。然而,一梦忽醒,传世的“八景”大多已不再有,悲哉,痛哉!

    二oo九年六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潼关作为经济区的东起点,桥头堡,其承东起西,联结南北的的区位优势更突出,作用更明显。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打造华山潼关旅游精品区,再现潼关八景。壮哉,规划!

    其实,只有潼关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八景”失去的切肤之痛,只有对潼关真正了解的人才会懂得“潼关”这俩字的真正“含金量”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住机遇,负重前行。多么强烈的希望梦里的“八景”不再只是一个逝去的美丽传说,而能够真真切切地显现于这块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让这座千年名城,千年名关,再现昔日风采,再展天下第一关的豪迈。让潼关这颗东秦明珠再展璀灿夺目的光芒。

    关城无语,黄河奔腾,从古至今,发生在这儿的一切一切都随着关下的黄河水付之东流。只是在某个不知名的夜晚,那城那关不经意间就会被哪根神经牵引,和着再现辉煌的强烈节拍入得梦来。

    黄河、黄金、黄土地,古关、古渡、古战场。

    旧时“八景”之奇秀之俊美到究竟何种程度,还是让亲临过的诗人们来说吧。

    明?林云翰雄关虎踞诗:

    西上秦川百二山,雄关虎踞控三藩。

    重冈叠嶂萦纡远,歧路悬崖曲折还。

    行旅谩劳问夜柝,隐贤今喜待朝班。

    等闲莫起耽耽视,为问青牛更往还?

    明?林云翰咏禁沟龙湫诗:

    禁沟山下有灵源,一脉渊深透海门。

    龙仰镜天嘘雾气,鱼穿石甃动苔痕。

    四时霖雨资农望,千里风云斡化元。

    乘兴登临怀胜迹,载将春酒醉芳尊。

    明?林云翰赞秦岭云屏诗:

    百二秦峰亦壮哉,四时景色护崔嵬。

    气蒸瑞霭云屏拥,光绚晴霞锦嶂开。

    有意从龙朝象籁,无心驾鹤上蓬莱。

    何当起慰苍生望,洒作甘霖遍九垓。

    明?林云翰赞中条雪案诗:

    大地平铺莫辨踪,中条山翠失芙蓉。

    六花冻结银为树,乱纷堆匀玉作峰。

    缟鹤低回云淡淡,素龙蟠卧月溶溶。

    丰登喜见多嘉兆,三祝尧仁效华封。

    明?林云翰赞风陵晓渡诗:

    周王曾此暂停輈,陈迹千年今尚留。

    傍圻人暄争急渡,开头棹疾逆回流。

    满川草积寒光映,隔屿波摇曙色浮。

    几度临澜动归兴,不堪惆怅重沙洲。

    明?林云翰黄河春涨诗云:

    冰泮黄河柳作烟,忽看新涨浩无边。

    飞涛汹涌惊千里,卷浪弥漫沸百川。

    两岸晓迷红杏雨,一篙春棹白鸥天。

    临流会忆登仙事,好借星槎拟泛骞。

    明?林云翰谯楼晚照诗:

    谯楼百尺倚晴空,屹立关城势最雄。

    高阁远临霄汉碧,危栏斜照夕阳红。

    归鸿默默争先集,落雁翩翩入望中。

    万里海天云树杳,凭虚更喜月胧胧。

    明?林云翰道观神钟诗:

    隔断红尘紫气堆,仙家台殿倚云开。

    海鲸制就迷青雾,追蠡年深锈绿苔。

    百杵敲残天未曙,千门响彻梦初回。

    飘飘环佩空中举,又是朝元礼上台。